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7 条数据

  • 非遗传承 创享美好 2020-06-01

    夏威夷草裙舞、兰州太平鼓、泸州雨坛彩龙……10月17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热闹开幕,8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5600余名代表齐聚成都,共襄盛会

  • “熔古铸今从蛋壳陶说起” ——非遗视觉下黑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齐河东夷黑陶文化研究中心举办 2020-06-01

    [本刊讯]2019年6月3日上午,在第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由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基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非遗研培中心主办,齐河东夷黑陶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熔古铸今从蛋壳陶说起”——非遗视觉下黑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齐河东夷黑陶文化研究中心举办。来自中国陶瓷馆、龙山文化博物馆、山东非遗研培基地、《山东陶瓷》、《中国陶艺研究》、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

  • 从复兴走向振兴—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道路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兴未艾,传统工艺美术在新环境下的文化属性愈加凸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中,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是中国非遗保护的核心内容,通过系列研培计划的开展,更好地推进了文化保护工作。同时,将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推广、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及文化经济发展相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现象。当然,传统工艺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机遇,从复兴走向振兴,是一个有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展开的时代课题

  • 上海大世界的文化品牌建设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2020-06-01

    2016年底重新开放的上海大世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民族、民间”为主题,定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空间和活态传承。当下,上海大世界的文化品牌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传承技艺、传承技人、融新形态、融新体验。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核心型文化活动,难以形成文化品牌标识;二是缺乏整合营销观念,难以带动大范围的关联文化消费受众;三是缺乏历史和当代名人引领,名人效应不足;四是文化体验仿真性有待精细化,受众的沉浸式体验有待强化;五是非遗活态展演与现代生活风尚的契合度有待提升。因此,上海大世界可以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文化品牌建设:一是树立文化品牌理念,形成品牌支撑性非遗文化活动;二是实施非遗文化整合营销措施,推广优质的非遗文化活态展演和服务;三是精选非遗文化代言人和推广名人,利用名人效应转化传统非遗文化活态展演与文化新风尚之间的矛盾;四是积极培育非遗相关文化活动,延伸品牌产业链。

  • 对曲艺现代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 2020-06-01

    2019年7月,文旅部发布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的政策,对曲艺的传承发展进行了专项部署。2019年9月6日至10日,由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及山东省文旅厅等主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济南举办,让济南这个曾经的曲艺大码头一时间仿佛再现当年"书山曲海"的盛景。曲艺周这样的文化活动,既是《计划》中提到的"组织演出活动"措施的一部分,也

  • 非遗美学:传承、创意与互享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保护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所谓“非物质”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当传统文化遗产保护观念中衍生出“非遗”,关于文化遗产的认识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文化遗产不再仅仅是以实物确认、以商品价值计量的物质财富。

  • 不起眼的麦秆变身记 2020-06-01

    4月17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的一项非遗推广活动上,一名65岁的妇女将自己手工编织的麦秆花篮摆上了展台,引来游客驻足观赏。"哇,手工好精细!"围观的人们忍不住赞叹。花篮的主人,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保麦秆花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黎奎鲜,她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学习麦秆花篮技艺,40年来,靠着一双巧手,她将不起眼的麦秆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花篮。

  • 邂逅大美青海 2020-06-01

    对青海似乎上瘾了,自从去了第一次之后,又去了两次。青海从来都不缺大气磅礴的风景,草原、雪山、圣湖,随处都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青海居住着43个少数民族,多彩的文明带来的是最灵秀的手工艺术,藏族的唐卡、土族的刺绣、撒拉族的木雕,每一样都是遗世的珍宝。这一次,便以青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线索,感受青海壮丽的风光,丰富的人文,以及来自信仰的震撼。和我一起,邂逅大美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