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7 条数据

  • 非遗视域下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瓶颈与对策 2020-06-01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逐步深入,安阳市政府加大了对安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梳理和保护。但是,目前安阳市非遗的工作中仍然存在多种制约非遗工作展开的瓶颈问题。本文在梳理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总结了有利于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对策和建议,为本市非遗工作的展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非遗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非遗传承人逐渐成为文化保护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的同时,也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着改革创新。本文将从民俗学的视角出发,以个案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非遗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优秀结晶,随着博物馆数量与形式的增多,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代表开始进入博物馆,但博物馆只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进行保护,非遗的非物质性该如何生存,是个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孕育它的土壤中隨时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该是其最好的未来。

  • 城市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实践研究——以衡水民间音乐非遗项目为例 2020-06-01

    在城市文化进程中,大运河推动了沿线城市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处于大运河北段的衡水地区在城市运河文化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大运河文化记录了沿线城市的兴衰,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社会的变迁,所以说,大运河文化对沿岸城市文化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现今,衡水地区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的城市区域之一,对于大运河沿岸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播、传承以及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对衡水大运河文化对非遗民间音乐的渗透与影响和衡水大运河文化视域下民间音乐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衡水地区要结合当前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抓住城市运河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契机,提升大运河衡水段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以带动城市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稳步前进。

  • 乡村振兴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发展 ——以鄂西北非遗 “神仙叶凉粉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神仙叶凉粉制作技艺作为鄂西北极具地域特色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探寻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促进农村非遗活态延续,着力于乡村现有的宝贵资源及现实需求,整合区域非遗资源,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验价值与现实意义。

  • 论基层非遗保护中心如何做好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在中华优秀文化体系的发展过程中,非遗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因此,文章以基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基层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困境为入手点,对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

  • 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为例 2020-06-01

    人口较少民族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任务。目前,我国56个民族中,有28个民族的人口总数在30万人以下,被称为"人口较少民族"。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黑龙江省的人口较少民族为研究对象,对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最后论述了加强人口较少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品牌IP化的视觉应用体验——以非遗项目蒙医药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手工制品等。它是以口口相传为主要传承方式,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文章以品牌IP化设计为基础,针对非遗项目蒙医药的整合研究,以IP形象为载体,集结了非遗项目蒙医药的技艺及文化,提出了非遗项目蒙医药品牌IP化设计的设计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