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07 条数据
-
非遗路上逐梦人——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史俊长 2020-06-01
史俊长,1990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同年分配至长治市图书馆。1992年入党,2002年担任长治市图书馆副馆长,2007年被聘为副研究馆员,2015年被任命为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普查申报宣传从2006年开始,史俊长开始投入到非遗的普查、申报和宣传工作中,与基层的工作人员不辞辛苦地奔波于山西省长治市13个县市区、132个乡镇、3454
-
中国非遗保护的思路与出路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读后感 2020-06-01
正当我们开始编辑本期刊物的时候,传来了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先生在德国柏林逝世的消息,我们深感悲痛。乌老生前给予我刊的支持,将激励我们为非遗事业继续前行。本期刊发王淼先生的特稿,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
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下的地方文创产业体系开发研究 ——以“镇江三怪”非遗文化设计为例 2020-06-01
以江苏镇江非遗文化“镇江三怪”为例,通过对镇江非遗文化及文创市场的调研,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创产品结合的可行性,认为应开发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创产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地方文创产业体系,希望给新时代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带来新思路。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音乐非遗的活态传承路径——以沧州音乐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2020-06-01
沧州城市因运河而兴,其音乐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一资源是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保护传承利用的有效举措。目前应该吸纳并实体呈现大运河融通之道,应该政产学研用结合率先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大运河文化游学带,利用数字技术把非遗经典曲目演出来,打造研学营地让非遗表演场景与个体感悟融起来,逐步形成学习、体验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活态传承保护体系,使大运河文化生生不息。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问题研究——基于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分析*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入选和呈现情况,能够基本了解和认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更好地推进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及创新——以江西赣傩非遗为例 2020-06-01
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前提,结合高等教育承载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的多重职能,将高校艺术教育与赣傩艺术传承相结合,以推动对赣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探讨将赣傩反哺民间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总结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取得的传承与研究赣傩艺术的成果。
-
谈高校非遗课程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完善研究 2020-06-01
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并不是很健全,本文从高校非遗课程的设置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如何完善做出专业性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完善探究,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真正的有法可依,有法可寻,对我国现阶段正在流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保护。
-
扩大非遗朋友圈构建命运共同体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将于11月召开 2020-06-01
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将于11月上旬在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召开,会期三天,主要内容包括主旨大会、主题论坛、展示展销、非遗体验、服饰大秀、联盟签约,以及"首创杯"2018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评选、"首创杯"第二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指定文创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