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地方高校推动本土艺术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研究——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该文根据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的困境,从新时期高校的第四大基本职能出发,解析地方高校推动地方本土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优势和作用,阐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同地方高校的功能和职能相结合,并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地方高校传承与创新非遗的有效途径。

  • 浅论非遗“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化”区别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政府对文化工作的关注度不断加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文化建设理念,让文化事业迎来了春天。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延续至今,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焕发出了新的光彩。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利益得失,逐渐混淆了非遗"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化的概念。通过对二者区别的阐述,明晰了非遗的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非遗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 文化线路与古代历史文化探究 2020-06-01

    所谓“文化路线”,顾名思义是指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同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一身的具有跨时空跨文化跨学科特点的一个人类文化遗产群组。伴随着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研究文化路线与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基于以上的原因,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文化线路和古代历史文化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与各位进行分享,希望能够给各位带来一些指导和帮助,进而使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实现最大限度的拓展和提升。

  • 非遗舞蹈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价值与实施 ——以广东兴宁“杯花舞”课堂教学开发实施为例 2020-06-01

    兴宁“杯花舞”作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方特色,是当地喜闻乐见的民俗舞蹈。本文通过二次开发的教学探究过程,把具有鲜明特色的“杯花舞”引进中学课堂教学中,既拓宽了舞蹈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舞蹈创作语言,又培养了学生的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让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真正落到实处,并由此总结出引入非遗文化进行教学活动的一般性规律。

  • 贵州黔东南地区非遗与生态文化的和谐发展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具有不可估价的宝藏之一,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具有历史、文化、审美等价值。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黔东南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本文从黔东南非遗概述出发,以非遗的成因与类别为重点研究内容,以此提出和谐发展之下传承与保护的路径。非遗在与生态文化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延续着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凸显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格局。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着古老文化的多民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多姿,种类异彩纷呈.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追溯到原始的文化创造,如原始乐舞的表演、口头歌谣、工艺技能等,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化由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中国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精神价值、情感因素和文化意识,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状况、文化心理和风俗习惯.虽然我国的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博大精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严峻挑战.所以,我们要总结经验、结合国情,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途径.

  • “非遗 舞蹈”让舞蹈创作与文化传播“两全其美”——回族舞蹈《公婆戏》观后 2020-06-01

    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中,由银川艺术剧院融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非遗”)元素而创作的舞蹈作品《公婆戏》令观众们眼前一亮。本文正是笔者对此作品观后的感想和思考,并通过对该作品中“非遗+舞蹈”创作方法的进一步探析,认为运用其来进行舞蹈创作,既能为舞蹈创作增添了新活力,又能为文化传播增加了新途径,乃是让舞蹈创作与文化传播“两全其美”之事。

  • 被众筹的非遗们如何逃脱束缚 2020-06-01

    目前更关键的还是让消费非遗,变成非遗消费,否则,一切都是奢谈阿彦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爱好者,对她来说,过年期间在各大众筹上淘非遗产品的经历,却不那么美好。"各种价格不菲的壶、画或其他,却大多只是一种摆件。没有太多的实用功能,不过是从传承人家里,摆到了我的家里。"阿彦对于在众筹平台上泛滥的非遗作品如是评价,"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