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桃源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下的中职服装专业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2020-06-01

    中职院校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中职院校需要在进行课程开发时,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此,笔者将桃源刺绣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职院校桃源刺绣课程开发进行了分析,首先从桃源刺绣课程开发的意义入手,给出了中职院校开设特色课程的要点,中职院校需要建设非遗教师队伍,进行多方合作共同开发,并加大特色课程开发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中职院校的特色发展。

  • 关于“非遗”舞蹈保护与传承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包含了各地区、各民族所保存、流传下来的舞蹈,它记录了各地区、各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劳动等内容,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来源于人民,扎根于人民,紧贴人民的生活,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个性特点及审美习惯.大部分"非遗"舞蹈是通过口传身教的方式得以延续,少数则有其相应的文字、图谱等资料的记载.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正遭受到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呼吁大家,放下手机,走出家门,亲身去感受、去体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去保护、去传承我国"非遗"舞蹈文化.

  • 传保并重学用结合——浅谈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载体,正面临着大面积被遗忘、遭损坏、趋消失的严重威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已日益紧迫.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职业教育的意义,并以山东青州非遗保护工作为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职业教育的工作方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职业教育推广价值三方面进行探讨.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中去,实现学校、学生和"非遗项目"的三赢,使教育传承在"非遗项目"保护中得到提升.

  • 非遗视域下对武当道乐乐团培训的探析 2020-06-01

    以武当道教乐团培训为例,从非遗保护传承的角度对武当道乐乐团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同时也对政府、传承人、高校、社会力量在道教乐团培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探析与思考,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项目自身的造血能力与唤醒大众文化自觉。

  • 探究泷水民歌音乐文化教育传承与挑战 2020-06-01

    近年来,国家对"非遗"项目的高度重视再度引起了我们对身边传统文化的寻觅与挖掘.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粤西文化中璀璨的瑰宝,而泷水民歌除了是其中一支彰显民族区域风貌的分流外,更是粤西本土文化教育发展的记录者和弘扬者.泷水民歌在传承中出现的发展问题能较清晰地表现出粤西本土音乐文化教育的现状,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将探究粤西本土音乐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为其振兴与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的发展变化——以陕西社火新的游演形式为例 2020-06-01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尽管受到新的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积极推动的全球化进程对文化多样性是一种挑战,但也为各种文化和文明之间进行新的对话创造了条件。在新的大环境下,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部大开发等诸多时代阶段中受到不断的冲击与演变。保护祖先时代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其薪火相传,已成为从各级政府到普通百姓共同的文化理念。陕西社火作为传统非遗项目,也有了新的活力与新的形式。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意义与途径 2020-06-01

    如何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具有多元的价值和意义,可以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投入、编写教材、技能传承等方式探索学校非遗教育的途径.

  • 井陉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与创新研究 2020-06-01

    自21世纪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开始,各地非遗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将是"争奇斗艳""百花齐放",在文化复兴之路上大放异彩。传统文化因地适宜地传承创新,有助于新时代文明发展。河北井陉县是石家庄地区依靠太行山脉与晋文化相连接,并具有丰厚的民俗文化、多彩的民间文艺、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冀中文脉的地方。非遗项目众多,传统古村落分布多处且历史悠久,民间庙会文化较为广泛且异彩纷呈。井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