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瑰丽珍宝在身边 2020-06-01
在每年家乡的春节庙会、元宵庙会、二月二庙会等节日中,人们会看到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比如舞龙舞狮、皮影、泥人等,殊不知,这些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原来,"非遗"并未脱离人们的生活而独立存在,它已经一点一滴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从家具摆件到饮食起居,样样离不开,而这恰恰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
-
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反射着历史的光芒与荣耀。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非遗领域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将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为研究对象,从推进数字化建设、搭建展示合作平台、提升民众保护意识等几个环节进行了探究,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助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2020-06-01
本文将以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非遗)的保护为对象,梳理与分析其出路,并深入讨论非遗保护的困境与问题形成原因。结合法律、政策、时代特性设计保护理念,希望可以更好的保护我国的非遗项目。
-
陈法权:非遗守护者 2020-06-01
陈法权是印江自治县文化馆的研究馆员,从事群众文化工作19年。他与当地民间艺人特别是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发掘和抢救民间民族文化艺术,为他们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作花灯剧本、编写花灯唱词、做好群众文化服务……刚开始下乡走访时,部分民间艺人不理解陈法权所做的民间艺术发掘抢救工作,拒绝向他展示各自的“绝技绝活”。陈法权不灰心不气馁,与他们拉家常、聊“绝技绝活”,耐心向艺人们学习求教,逐渐与他们建立了信任。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 2020-06-01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个领域均促进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也逐步成为了文化遗产在现代传播和未来传承的主要途径。通过数字化的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数字为媒介进行图、文、音、像立体化多媒体发展,从而更加广泛地传播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更加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用。因此,本文从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形态研究方面对非遗数字化进行研究。
-
保护“非遗”留住乡愁 2020-06-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挖掘、保护、宣传和利用非遗资源,提升非遗项目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加强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
-
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各个时代民族生活,凝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它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服务社会和群众.全面有效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走进快节奏现代生活,就要结合现代人文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和办法.本文主要分析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为深入研究非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
浅议农村"非遗"保护中县乡文化馆(站)的作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本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具备鲜明的民族个性与审美观念.对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来讲,县乡文化馆(站)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举例简析农村"非遗"保护中县乡文化馆(站)的作用,并提出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