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产业化研究 2020-06-01
本文从传承发展与产业化的角度近距离观察当前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近况,通过从典型性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的整理到分析,从传承人的保护到原生态与活样性的传承发展,从某区域的地方艺术形式到各地间的文化交流,从以非遗传承人为核心能量发展为民间艺术、舞台表演、课堂文化的发展样态,到从单一的艺术形式走向多样化的融合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意在对江西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积极能动地发挥音乐类非遗的时代性特点,促进新时期下音乐类非遗产业化发展贡献点滴力量。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中的旅游应用——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例 2020-06-01
2007年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博物馆工作对象外延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指出博物馆要成为保护、研究、传播、展示非遗的积极力量。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博物馆的责任。而有效开发和利用旅游价值,将博物馆与非遗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在收藏、研究、展示、宣教、文创等方面所做的实践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欧凯明:初心永驻 熔艺铸情 2020-06-01
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文化部办公厅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欧凯明作为粤剧传承人名列其中。传承与发展,是时代交给戏曲人的使命;承继和开创,更是成名成家者肩上重担与道义担当。自2011年初欧凯明被选为广东省级粤剧非遗传承人起,传承人的名号对于他便不只是绚丽的光环,而是肩上多了一份对粤剧艺术的责任。在对粤剧的传承之外,还多了一份宣传推广粤剧艺术、培养粤剧接班人的责任。身为当下粤剧界的领军人物,欧凯明对此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
《辽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出版 2020-06-01
由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编辑整理的《辽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以下简称)于近日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概览》收录了辽宁省内23个国家级和51个省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考据翔实的史料、质朴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多视角诠释了辽宁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流变性、地域性和民族性,详细介绍了遗产名录的历史沿革、分布区域、项目特色、文化内涵,是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一次科学整合,融学术性、史料性、可读性为一体,对今后的非遗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实践探索 ——以“黄沙狮子”为例 2020-06-01
作为一种鲜活地保留了富有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的活态文化遗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精华。随着社会格局和文化生态的变迁,单一的口传心授已难以担负维系非遗薪火相传的重任,通过学校教育传承成为全世界的共识。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本原则,构建“九狮”协同教育体系,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去了解、接受、感悟、喜爱民族文化,在传承中融入创新,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之重任。
-
“非遗”保护理念辨析 2020-06-01
正确的保护理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非遗保护领域中存在的一些模糊看法和偏颇认识,重点辨析了涉及新时代非遗科学保护的三个重要理论、理念问题,即:非遗保护实践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如何看待非遗真实性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关系;如何进行整体性保护。辨析中从基本理论阐释入手,紧密联系保护工作实际,以考察调研中的实例说明论点,既有针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论述,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对策。
-
白俄罗斯共和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依据国际法律的实施措施 2020-06-01
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法律文件已成为在白俄罗斯共和国制定国内立法行为的坚实基础,这是白俄罗斯在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国家政策时所遵循的基本指导方针.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对以前一系列规范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管制法律进行了修改和补充.2006年,白俄罗斯共和国新的《关于保护白俄罗斯共和国历史和文化遗产法》生效,取代了先前的1992年立法.文化遗产保护法反映了许多保护非遗的问题.通过采用这种全面的国家法规文件库,政府和公共机构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承担实施这些监管制度的责任,并将其思想和原则纳入社会文化实践,发展出一种综合方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保护白俄罗斯人原始民族文化的活动中发掘其精神文化潜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的重构与适应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生态是指非遗文化与其环境之间的互动系统,而文化生态环境则是指主体进行文化的创作与传播等各项活动所需依存的环境和条件。国内外针对文化生态应用到非遗保护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非遗的整体性保护,或使用生态学的概念及理论研究非遗保护,研究不同非遗文化生态环境的内容较少。刘锡诚在《传承与传承人论》一文中认为,非遗是一种变化的文化,其形态以及内涵像水一样,不会停留在一个点上,而是会随着时间流逝发生“嬗变”。孙传明和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