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从太和清音进校园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 2020-06-01
当前,太和清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大多是在太和清音保护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而现今太和清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日渐枯萎,理论研究工作难以保证太和清音“活化石”式的传承。本论文致力于为太和清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力将为太和清音非遗的保护传承拓展更多更大的平台,使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奇葩”重放光华。
-
《富春江渔文化记忆》书评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许多原本濒临消亡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并为世人所了解.《富春江渔文化记忆》[1]正是一本研究浙江省钱塘江中游——富春江流域濒临消失的渔文化的佳作.一作者方仁英为杭州市富阳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因外婆是富春江渔民,她从小就对富春江流域的渔事
-
一对杭州母女的扇艺人生 2020-06-01
见到赵平加的时候,她刚从美国回杭州。"韵味杭州——中国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巡展"在美国南部休斯敦亚洲协会中心精彩开展,赵平加作为一位非遗传人又一次走出国门,展示杭州的深厚历史底蕴与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和人生总是很难割裂开。正如赵平加店铺牌匾上所雕刻的"平加扇艺"四字所言,她和扇子的缘分始于那掩盖不住的绘画天赋,从与扇子对话,到把这门手艺通过血脉延续,赵平加和她的女儿绝不只满足于守着那间店铺,作为非遗传人,创新和发扬是其对所从事的行业的坚定承诺。
-
非遗盛会缘何情定济南? 2020-06-01
2015年6月10日,一纸“文化部(原)关于同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落户济南的复函”让济南沸腾了,这是济南市永久承办的首个由国家部委主办的全国性盛会,与成都非遗节形成“东部一会西部一节”的非遗品牌节会活动格局,这于济南非遗工作而言,是莫大的鼓舞与肯定。
-
立法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6-01
我省是非遗的资源大省。目前,全省共有七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69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3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35位,设立了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一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
-
花垣绣出新天地 2020-06-01
以苗绣为代表的苗族传统服饰文化不仅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带领花垣脱贫致富的关键。目前,花垣县已建立州级非遗扶贫工坊3个、保护基地3个、各级各类非遗传习场所58个。"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永远淡然恬静,即使不是大团圆结局也不会让人感觉到过多的悲伤。一篇《边城》让湘西进入世人的眼中,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边城》的原型所在地就位于花垣县,文中的茶峒即为现今花垣县边城镇。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遗憾的是
-
2018首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落幕隋朝宫廷贡品麦秆画走进水贝 2020-06-01
2018年10月10日—10月30日,由罗湖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体育局)主办,罗湖区教育局、罗湖区水贝金座、罗湖金石博物馆协办,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8首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下文简称深圳非遗周)正式拉开序幕。本届深圳非遗周的主题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展示展演,开设一系列日常展览、非遗活动周和非遗进校园、社区等活动,让民众走进非遗,体验传统文化在悠久岁月积淀后的魅力。
-
农遗出良品 文化传千年 ——第十七届农交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展区侧记 2020-06-01
伴随着欢快的旋律,身着哈尼族服饰的少女载歌载舞,演绎着来自哈尼梯田稻作系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古歌》,很是"吸睛";3米多长的黑龙江方正剪纸,内容丰富,工艺细腻、制作精美,展示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引来参观者驻足欣赏;哈尼梯田红米、青田田鱼、敖汉小米、从江糯禾、崔庄古冬枣、铜陵白姜等琳琅满目的遗产地农产品,占满展台,令人目不暇接……在第十七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