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文化产业园区环境下的新疆柯尔克孜族刺绣艺术发展研究 2020-06-01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民族手工艺类的非遗文化因其性质原因受众更广泛,在众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每一个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对国内许多已经被人们熟知的手工艺项目而言,柯尔克孜族刺绣尚有待被充分了解并挖掘其丰富的艺术价值,它的创作群体多来源于普通牧民,相关产业园多建立在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的乡镇中。通过对新疆特克斯县阔克铁热克乡及阿克陶县柯尔克孜族刺绣产业园的调研,引发当代柯尔克孜族刺绣艺术文创产业发展的思考,探究其特殊背景下,生产性保护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 福建省遴选推荐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会在连江顺利召开 2020-06-01

    2019年9月19日上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在连江召开了福建省遴选推荐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会。出席此次评审会的领导有省文化和旅游厅林守钦副厅长、非遗处苏忠明处长、机关纪委苏前松书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陈秀梅主任等。参加此次评审会的有来自北京及全省的专家评委共32名。评审会经过两天紧张、高效的评审,最终顺利遴选出福建省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共计30项。

  • 从复兴走向振兴——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道路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兴未艾,传统工艺美术在新环境下的文化属性愈加凸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中,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是中国非遗保护的核心内容,通过系列研培计划的开展,更好地推进了文化保护工作。同时,将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推广、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及文化经济发展相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现象。当然,传统工艺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机遇,从复兴走向振兴,是一个有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展开的时代课题。

  • 山西闻喜花馍包装设计与品牌推广研究 2020-06-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珍贵的非遗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而面临生存困境.闻喜花馍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作体系.本文从闻喜花馍品牌设计现状分析出发,从产品包装设计、品牌设计、产品推广方面论述了如何利用现代包装设计与品牌设计,让闻喜花馍这种传统的饮食文化能够焕发时代活力,被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所认识与喜欢.

  •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探析 --以广州白云火龙民俗文化节为例 2020-06-01

    广州白云区的白云火龙民俗文化节近年来一直在成功举办,“舞火龙”已成为白云区独一无二的非遗民俗品牌与文化名片。2018年,白云区“舞火龙”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本文根据活动的新策划形式与策划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意在更好的探究活态传承形式在数字化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效果与方向。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之浅见 2020-06-01

    宁阳县历史悠久,自古就是鲁文化中心,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至今,县域内共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大类共600余项。截至目前,共公布省级非遗项目4项,市级非遗项目49项,县级非遗项目88项。宁阳县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新形势下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存在的问题非遗保护工作方式比较被动,缺

  • 洋弟子拜师:“我在重庆学非遗” 2020-06-01

    我在重庆学非遗,邀请外国青年向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拜师学艺。从5月开始,巴南区陆续举办7个非遗项目(接龙吹打、接龙小观梆鼓舞、木洞山歌、姜家舞龙、重庆树叶制作技艺、明三娘面塑、鱼洞乱针绣)22节"非遗"课程。这是一场璀璨夺目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众多外国青年前来学艺,为此着迷。"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能够参加学非遗活动,我很幸运!"来自俄罗斯的伊万诺娃是活动的首批参与者,她不仅在启动仪式现场学习了巴南非

  • 摇鼓 2020-06-01

    教学设计活动背景:摇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镟玩具中的一种,起源于明朝成化年间的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距今600多年了.民间艺人用废弃的木质下脚料制作出各种动物、植物、花卉等百余种艺术造型,可供孩子玩耍的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造型别致,颜色鲜明,因材立意,因材施艺,令人赞叹.木镟玩具自身对孩子就有着无可比拟的亲和力,再加上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自然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而现在部分木镟玩具正处于失传的状态.基于摇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摇鼓制作的开设更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弘扬与传承,唤起学生传承、创新非遗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