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广西连片特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 ——基于融水梦呜苗寨、三江程阳八寨景区的分析比较 2020-06-01
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成为精准扶贫"造血"的新范式。通过对广西连片特困地区内的融水梦呜苗寨、三江程阳八寨景区,基于管理模式、非遗资源转化旅游项目、扶持政策及配套三个方面,对两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的实践进行对比。提出要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资源,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实际,选择适宜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及旅游管理模式;完善基础设施,更多优惠政策倾斜向民族连片特困地区。
-
温州“老字号”有颗年轻的“心”——“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温州市开展 2020-06-01
昆腔袅袅盈盈入耳,武术"快闪"博人眼球,传统匠人手中的"老活计"引来年轻人探寻的目光……6月13日,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幕。本次活动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各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协办。
-
浏阳夏布,会呼吸的乡愁 2020-06-01
去年暑假的一个上午,在班主任罗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了浏阳夏布文创中心,此次实践活动使我对"非遗"和夏布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收获满满。一、何谓"浏阳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目前浏阳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项目有:国家级3个、省级4个、长沙市级8个和浏阳市级60个。浏阳夏布为长沙市级非遗项目。夏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因麻布常
-
新媒体语境下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思考与传承教育 ——以广东省音乐类非遗为例 2020-06-01
一、前言自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尤其是音乐类非遗给人以多层次和丰富的感受。对于广东省音乐类非遗的学术研究,正逐渐从单一转向多角度的研究,文化遗产数字化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
河湟“花儿”歌词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以朱仲禄、冶进元的创作为例 2020-06-01
花儿是西北地区的山歌、情歌、徒歌,是民间的口头诗歌艺术."花儿"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花儿"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经了三个重要阶段: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和宁夏回族山花儿入选国家非遗名录.2008年1月26日,文化部下发了《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花儿"被纳入"民间文学"范畴开展保护.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中国申报的"花儿"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高胡演奏家潘千芊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 2020-06-01
4月10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名单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十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共108名非遗传承人入选。广东音乐曲艺团高胡演奏家潘干芊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入选,为广东音乐艺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弘扬优秀岭南文化、建设文化强省作出贡献。
-
手工技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综观 2020-06-01
在当代非遗保护的大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诸多关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保护的理论中,生产性保护成为目前学界讨论的热点。所谓生产性保护,是指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市场化做法,将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从而使其得以传承。这一概念是2006年王文章在其著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提出的,意在通过非遗的生产来提升其在当代社会的自我造血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当代传承。
-
纺织非遗的创造性传承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千年的演变过程中,纺织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经过传承人的薪火相传和世代守护,已经形成为一种融合发展的工艺类别,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也在逐步实施,纺织非遗的创新模式正在推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