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博物馆开展传统岁时活动实践探索 ——以南博“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例 2020-06-01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性的常设机构,向公众开放,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2007年版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无形遗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了博物馆工作范畴之中。为顺应新时代博物馆功能的变化,南京博物院在二期改扩建工程设计时,将非遗馆纳入到“一院六
-
感悟非遗魅力 2020-06-01
近日,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活动在沈阳市玖伍文化城举行,包括满族剪纸、米雕、活字印刷、毛猴手工艺品等非遗产品集中亮相,吸引众多中小学生观赏,感悟非遗的魅力。
-
非遗人的战“疫”之路 2020-06-01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不像白衣天使一样能够逆流而上、千里驰援武汉,或许也不像“最美建设者”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建起伟岸的“火神山”与“雷神山”,守护一方平安。但是,他们依靠文化与艺术的力量为疫情中的人们搭建起了一座精神上的堡垒。这就是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非遗工作者们。他们满怀深情与担当,积极加入到抗击疫情的宣传队伍中,组织非遗传承人共同吹响战“疫”集结号,通过非遗作品讴歌人间大爱、传递必胜信心,充分发挥了鼓舞士气、稳定人心、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
-
沉浸式体验非遗之美 2020-06-01
紫金奖•第二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特别设置了大运河文创非遗展区。扬州雕版印刷、宝应乱针绣、仪征白沙窑、太平泥叫叫、金坛刻纸等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在展会现场向观众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发源于镇江华山的民间玩具“太平泥叫叫”虽是小物件儿,制作工艺也不算复杂,却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
指尖上的传承针线里的中国 2020-06-01
6月4日,“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在恭王府拉开帷幕,6晚11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展演,选取非遗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实例,展现振兴中国传统工艺、非遗走进美好生活的盛况。本刊特别采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由他为大家解读这次活动的特色。此次活动,孙淮滨认为意义重大:“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是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纺染织绣类非遗
-
粤剧《玉簪记》重排首演成功 2020-06-01
2020年10月10日晚七点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粤剧《玉簪记》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成功重排首演。该剧讲述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这一对少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相恋结合的故事。由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粤剧省级非遗传承人蒋文端,国家一级演员林家宝联袂主演,并特邀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非遗传承人谢东笑参与创作,提供古琴指导及古琴演奏。
-
辽宁省统一战线利用“非遗”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 2020-06-01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利于推进精准扶贫,有利于推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和乡村振兴。在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过程中,统一战线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围绕中央统一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积极参与落实辽宁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工作,利用"非遗"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
2018“锦绣中华”恭王府非遗惊艳大秀 2020-06-01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的恭王府博物馆举行。此次非遗服饰秀充分发挥了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创意融合的引领作用,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充满东方气质的新中式服饰给秀场嘉宾以深刻而独特的美学体验。此次非遗服饰秀的大多数时装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传统工艺,涵养东方美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