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文化自信背景下我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一、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稳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1]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仍保留传统生活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广大农村依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播最广、保留数量最多的区域
-
非遗文化 灿烂多姿 2020-06-01
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让文化回归生活,文化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秭归,一个具有7000多年人类居住史的古老文明之地,这里积淀了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秭归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数代文化人及非遗工作者的保护和传承,才得以沿袭至今。正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所说:"拥抱历史,我们需要分析;拥抱未來,我们需要创意。"秭归的非
-
赵卉洲摩登艺术的曲调 2020-06-01
日前,在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开幕秀环节,来自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的服饰品牌——艺之卉以“艺针忆绣”为主题,上演了一场美轮美奂的非遗服饰秀。深圳艺之卉时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首席设计师赵卉洲携35套“苗绣+时尚设计”服装服饰,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以“艺针忆绣”为主题的非遗服饰秀。艺之卉的展演作品采撷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精湛技艺,依据苗绣的“并蒂莲花”研发出工艺提花,“蝴
-
针融百家 守正出新——姚建萍刺绣艺术创作馆改造 2020-06-01
设计说明:此设计为博物馆展陈设计,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苏绣文化为设计初衷,为姚建萍刺绣艺术创作馆绣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改变创作馆动线不通畅、展区分裂的现状,以“针融百家,守正出新”作为创作理念,将整个艺术创作馆分为“苏艺天工绣大师、风采国礼出国门、金奖佳作融百家、姚绣文创美生活、非遗刺绣入课堂”五个展区,通过姚建萍刺绣艺术来展现苏绣艺术的本真,探寻苏绣艺术的守正创新和未来发展。
-
ISI,浙江省非遗保护发展评价的数据时代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Index of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ISI指数”),是浙江省根据某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情况,利用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出来的统计数据,是用来衡量某地区非遗保护情况的指标,涉及名录体系、保存保护、传承传播、事业保障、队伍建设、工作创新等六个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该指数开展全省各地非遗保护发展综合情况的客观评价工作,是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近年来的一项创新举措。
-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首次亮相央视《非遗公开课》 2020-06-01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等联合制作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于2019年6月7日晚20:06首播,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首次登台亮相。中国紫砂博物馆馆长周
-
山东化非遗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推动乡村振兴 2020-06-01
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扶贫办共同出台了《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程(以下简称"工程"),以山东省"4个2"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致富渠道、乡村亮点,促进当地群众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综述 2020-06-01
迄今为止,学界围绕着我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进行了大量的论证探究,主要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申报评审研究、名录分类研究、名录制度反思与改进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研究、退出制度研究、保护扶持制度研究、传承人制度反思与改进研究等。相关成果较多且富有成效,有力助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特别是非遗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此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综合性与系统性不强、对于制度的反思与改进不足、理论建构与自主话语欠缺等问题。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这些贡献与问题皆为进一步探讨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改进设计提供了重要参照和必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