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专题 2020-06-01
主持人语:2018年12月8-9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11个国家的13位外国专家和27位国内学者,以大量来自田野的第一手案例为基础,深入交流了“一带一路”各国在实现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经验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里发表的5篇论文均来自此次会议。其中著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专家、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Marc Jacobs结合比利时乡村的非
-
何以“原生态”? ——对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思 2020-06-01
对应于中文语境"原生态"一词的"本真性"(authenticity)早在201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决议规定禁用或慎用。而在中国音乐界,"原生态"仍被作为代表着非遗保护方向的标准词汇广泛使用。"原生态民歌"从"民歌"到"唱法"在一定意义上经历了一个被建构的过程,更经历了语境化、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的过程。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立场的不同步,造成"原生态民歌"登上大众传媒后,歌手与学者在诉求上亦存在根本差异。我们有必要对"原生态"现象及其透射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多样性问题进行深度反思。
-
大咖齐聚京城 用非遗点亮生活 2020-06-01
日前,中国非遗又传来好消息。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遗项目列入该名录(册),位居世界第一。近来,非遗这个关键词频频登上热搜,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非遗助扶贫……毋庸置疑,非遗已渐入人心,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百年消防节“校水柜”入选国家非遗名录 2020-06-01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一直延续着"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理念。他们以"校水柜"习俗的方式代代传承着这种消防文化,已有185年的历史。2020年1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发布,大安镇百年消防节"校水柜"习俗入选,这是全国唯一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消防项目。"校水柜"习俗是大安镇的本土文化。在大安镇的7个消防所里均存放着古老的消防水柜,这里还有一群几十年如一日默默为大安消防工作付出的"当家人"。
-
“淮腔裔韵”的形成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记国家级淮剧非遗传承人裔小萍 2020-06-01
近期,由江苏淮剧博物馆制作拍摄的国家级淮剧非遗传承人裔小萍老师的艺术人生专辑正式完成上报。裔小萍女士是著名的淮剧表演艺术家,早年出生在上海,父母辈都是沪上知名的淮剧演员。良好的艺术熏陶,严谨的言传身教,使她在江苏、上海两地淮剧界都享有一定的声誉。这位淮剧功勋艺术家常年生活在基层一线,默默为人民群众送欢乐,送精神食粮,得到了人民的喜爱,2009年,她光荣地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
-
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2020-06-01
7月3日,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发布会")在北京咏园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发展处处长郝永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孙淮滨,云南昆明学院校长黎素梅,首创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苏朝晖等领导及嘉宾,50多家综合和行业媒体代表出席了发布会。
-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发布暨非遗图谱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2020-06-01
图的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成果发布暨非遗图谱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20年11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国家重大项目成果,对非遗图谱研究的学科意义、学术视野、理论体系、治学理路与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对非遗图谱研究成果进行探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丰明指出,非遗保护工作日益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必须集聚更多力量投入非遗研究
-
南宁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进工作研讨会召开 2020-06-01
本刊讯1月15日,南宁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召开南宁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进工作研讨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南宁市有序地推进中小学非遗教育工作,非遗进校园活动陆续开展,多所中小学校也开展了非遗相关活动,并把中华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人教育的各个环节,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南宁市中小学非遗教育将从多个方面发力,包括遴选第一批非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