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长三角地区非遗研培院校研修班模式比较研究 2020-06-01
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已经成为拥有非遗代表作名录最多的国家。2006年我国开始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认证,2018年5月,第五批非遗传承人认证,但就传承人年龄来看,仍然是70岁以上占较大比例,人才断代已然成为我国非遗传承的大问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称"研培计划")是《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
-
保护民族文化“活化石” 2020-06-01
滁州市南谯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报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滁州市南谯区目前已拥有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5个、区级16个。南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怎么样?现有的非遗传承人有哪些?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初,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将听取和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纳入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以此督促政府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
柒牌非遗项目结题报告会及新项目评审会 2020-06-01
2018年7月7日上午,由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与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第七批项目结题报告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柒牌基金是国内第一家由民营企业捐资,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设立的专项基金,迄今已十年,共计支持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88个非遗项目(其中重点项目5个、一般项目75个、招标项目8个)开展学术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
-
“西南现代民艺高层论坛2017”学术研讨会在蓉召开 2020-06-01
2017年12月14日,首届“西南现代民艺高层论坛2017”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现代民艺馆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四川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西南现代民艺馆共同主办,成都幸福公社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就“传统民间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和“民艺与非遗现代性转化的具体路径与方式”两个方面的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政府部门和文化企业的代表共1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
中国传统舞蹈发展论坛纪实 2020-06-01
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批准中国加入该"公约";2011年2月25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常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一法既出,应者云集。除了举办各类展演展览与讲座活动外,各地纷纷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北京舞蹈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鼎力支持,此外,还在湖北、广西、河南、贵州、湖南、山东、四川及西藏、湖南湘西土家族苗
-
浅谈传统工艺的困境与对策 ——以商河县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摸索发明的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中,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的"匠人"精神,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传统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传统工艺的发展助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传统工艺的每一次提升和进步,都对整个行业甚至整个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振兴传统工艺,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环。
-
非遗传承,“退出”也是一种保护 2020-06-01
2001年,自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正式开启了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2007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并于翌年发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此后,全社会
-
永年西调历史发展时期划分之我见 2020-06-01
目前,已发表的文献中对永年西调历史概况的梳理较为粗略,对一些重要的历史环节记载模糊,也未对永年西调的历史时期进行科学划分。笔者通过考察和走访,对河北省邯郸市的地方戏曲剧种永年西调的历史概况进行了研究。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笔者采访了永年西调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海臣老师以及永年西调省级非遗传承人赵金娣老师,通过两位非遗传承人的亲身经历,还原、梳理出一个永年西调的艺术形态流变及发展的确切时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