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新闻(33)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学术交流(17)
非遗资讯(10)
政策法规(6)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3675 条数据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2020-06-0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党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非遗保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非遗保护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非遗保护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保护理念,逐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着力加强传承能力建设,持续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力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0-06-01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史中不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文化也是群众文化中的一类,国家与政府必须重视这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新时代背景下与相关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促使这些非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有效保护,让新时代群众成为非遗文化的保护者与传承者,促使这些文艺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有效应用,不断改善人们的道德素养与精神状态.再者,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积极融入非遗文化,还可充分凸显相关区域生活的个性与特点,还可得到进一步诠释与阐述,促进群众文化活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 杨陵区文化馆 杨陵区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2020-06-01

    2020年9月9日下午,杨陵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杨陵区教育局与杨陵区高级中学联合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活动以"非遗进校园文脉永传承"为主题,通报了全区20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安排,为杨陵区高级中学配发了100面腰鼓,展出24个区级非遗项目,同时组织杨陵剪纸、周家泥塑

  •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扶贫”“旅游+扶贫”是文旅领域扶贫亮点 2020-06-01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表示,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扶贫有两大亮点,就文化领域来讲,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即“非遗扶贫”;就旅游领域来说,则是“旅游扶贫”。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路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遗的保护,实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对内可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可以彰显文化自信心,提升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上树立文化强国形象。甘肃陇剧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级相关部门在加强陇剧保护、促进陇剧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本文阐述了戏剧类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陇剧传承与发展的具体策略展开了分析。

  • 试论郴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莽山瑶族赛鼓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2020-06-01

    莽山瑶族木桶鼓赛鼓是春节期间莽山瑶族村寨为欢庆新年,祈祷国泰民安互相鼟鼓并伴以歌唱为主要形式的民间娱乐活动,流传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莽山瑶族乡。2012年宜章莽山瑶族赛鼓被列入郴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郴州市唯一的集歌、舞、鼓为一体的民族竞技类非遗项目。莽山瑶族赛鼓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较高的文化价值。

  • 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青州非遗的“打开方式” 2020-06-01

    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发掘与传承保护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堪称山东省县域非遗保护工作的典型代表。青州非遗扎根于丰厚文化底蕴的青州,具有鲜明的乡土民间特质。青州市进行非遗开发和保护,善于发掘民间资源,“淘”生活中之“宝”,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全面而细致地开展工作。青州非遗传承强调回到生活中去,对传统文化进行发展性利用,通过“造血”实现活态传承。概言之,青州非遗的“打开方式”是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 关于非遗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非遗保护与传承对于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提升民族认同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非遗能够"见人见物见生活",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