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新闻(33)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学术交流(17)
非遗资讯(10)
政策法规(6)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3675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研究——以大足为例 2020-06-01

    本文系统分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区——重庆市大足区旅游发展现状,总结其在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营销以及旅游管理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打造旅游业发展升级版角度提出几点对策建议,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发展旅游、保护遗产等工作起到一定借鉴与帮助。

  • 从峒话看八峒瑶山竹文化现状与对策 2020-06-01

    湖南省新宁县西南部八峒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从峒话视角调查入手搜集并整理了"打古堂"、"祭竹王"、"竹根傩面"、"竹料造纸"、"竹制乐器"等多种瑶族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用"竹文化"的概念加以整合和推广,针对峒话和竹文化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提出建立"八峒瑶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想,以切实有效地改善目前八峒地区方言濒危和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 借助福建涉台历史文化遗存提升涉台史学话语权的策略思考 2020-06-01

    台湾2300多万人口中80%祖籍地是福建。福建与台湾同宗共祖,根脉相连。福建涉台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每一件历史文物、每一幢历史建筑、每一项“非遗”都是闽台乡亲的共同记忆和闽台根脉相连的身份标识。保护好福建涉台历史文化遗存就是保护两岸同胞的根脉。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需要正本清源,纠正被“台独”分子歪曲的视听,肃清其负面影响。

  • 《传承》(第三季) 以故事化手法呈现非遗传承 展示传承中的青春力量 2020-06-01

    纪录片《传承》(第三季)继续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片更多聚焦非遗传承中的年轻人,努力寻找传承中的青春力量。同时,在叙事上突出了故事化手法,通过记录技艺传承中的生动细节和传承人的情感变化,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障机制建构刍议 2020-06-01

    产业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基本趋势,而建立非遗产业化发展的相关保障机制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要积极建立文化产业对非遗项目的反哺机制,完善专业队伍培养机制,健全政府规划引导机制,以此保障非遗产业的科学发展。

  • 河北非遗文化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 2020-06-01

    作为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凝集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宝贵的智慧结晶。本文简要论述了非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辩证性关系,并详细地探讨了当代社会背景下,应如何将河北非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以有效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

  • 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2020-06-01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对非遗保护也从对非遗本身的保护提升到了对非遗的整体性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根据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来设立,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性保护的创新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融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环境,很好地将保护区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农业、旅游、自然生态环境等资源条件充分整合,达到更好保护效果。本文结合江门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对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进行了探讨。

  • 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保护的实践 2020-06-01

    在非遗保护的视域中,"文化空间"这一概念对传统文化保护体系的立体化与多元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空间将时间与空间重叠,集中体现为统一的文化价值观念,具象化为实体的景观建筑或民俗活动,在主体性、空间性、时间性与文化性四个维度展现了传统文化内在因子的交融性与复杂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存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