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3)

共检索到 23 条数据

  • 盖娅传说 东方美学的华丽呈现 2020-06-01

    近日,"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装秀"系列活动于北京中轴线景山公园演绎非遗魅力文化。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主办。三年来,累计超30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在北京恭王府、杭州千岛湖、雄安、苏州等地与观众见面,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项目在锦绣中华的舞台绽放新

  • 基于生态文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探究 2020-06-01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完善非遗立法保护的目的在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保非遗立法保护制度化与规范化。因而,文章围绕非遗保护立法中的不足进行展开,提出了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策略。

  •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探索 2020-06-01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在未来发展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高校美育是文化软实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提高校园公共服务文化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高校美育教育也是弘扬时代气象、讴歌人民创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重要平台,在强化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也应当在高校教育中,增加非遗文化系统性保护的内容,使高校在“育新人”的新时代要求下,能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坚定必要的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文化建设引领地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文化需求,增强高校师生的精神力量,推进新时代高等人才教育的文化建设[2]。

  • 滨水空间规划与非遗传承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南国陶都”佛山石湾东平河北岸为例 2020-06-01

    佛山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工业逐渐外移,加之生态文明理念的大力推行,城市滨水空间成为最具价值和开发潜力的空间资源。石湾陶塑技艺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手工技艺一度濒临消失。如何打破窘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佛山城市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佛山石湾的滨水空间规划与非遗传承协同发展可结合三大策略:连线策略,以线带面,加强线性导向的建设投入;创新策略,聚焦非遗传承和工业遗迹的保护;以及融合策略-以人为本,打造融于人民生活的滨水区;最终实现"南国陶都"的回归和重塑。

  • 流淌着的华夏文明 ——揭开大运河非遗的“文化密码”(中) 2020-06-01

    千年流淌的京杭大运河,孕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如果愿意静下心来细赏这场非遗展,倾听百余项非遗精品共述的这段运河传奇,相信你不仅能近距离体味传统工艺的文化根基与美学风格,甚至能听见这些非遗珍宝在当代重新焕发活力的"呼吸"声。

  • 大美非遗,精彩辽宁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宝贵精华,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留下了灿烂辉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目前中国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068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达40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非遗第一大国。

  • 浙江非遗一年间 2020-06-01

    浙江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大力推进非遗事业发展。新世纪以来,非遗普查浙江模式、非遗名录浙江现象、非遗保护浙江经验、非遗利用浙江实践,不断成为全国瞩目的热点,美丽非遗在文化浙江建设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 谈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几点看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1世纪被引入中国的一个新概念。著名评论家向云驹先生在其著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无论就其技艺传承还是其所含的民族精神,都是人类的天才创造,是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立刻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迅速在中国掀起了申报热潮。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国术武艺作为优秀文化表率首当其冲,功不可没。目前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学术支持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传统武术作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不可回避的重要场域,与竞技武术存在诸多区别。本文主要以梳理历史脉络为前提,针对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实践的背景,以陈式太极拳、武当武术、邢台梅花拳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脉贯穿的历史传承和法理要义,谈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