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3 条数据
-
浅谈“非遗”普查后的工作 2020-06-01
当前,大面积的"非遗"普查已结束,"非遗"普查后,需要做什么?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合理扬弃;必须增设专业机构、划拨专项资金、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必须采取措施,关怀"非遗"传承老人,培养传承新人;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建立督查评估制度。这样,才能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一项事业,让中华民族的血脉代代相传。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说 2020-06-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不断遭受着现代文明的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迫在眉睫。在非遗语境下,人类学和民俗学者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有着详细的见解。鉴于它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方法,了解不同学科的方法论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有较好的意义。
-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分类问题研究 2020-06-01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把南通地区125项非遗项目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10个大类。这种分类方法一方面没有遵循教育部学科的分类方法,没有把艺术类项目归为一类;另一方面没有严格区分艺术类与非艺术类、艺术类与技术类,造成了一些项目存在学科层级上的交叉。因此,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艺术类与技术类的分类既需要有恰当的理论作为支撑,也不能违背国家学科分类的标准。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翻译的策略及方法 2020-06-01
广西有着独特的文化。至目前为止,广西共有5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762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源远流长,民族特色浓郁。本文旨在通过对广西非遗名录的英译策略和方法的分析,促进广西非遗的外宣翻译及对外传播。
-
基于可拓符号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再设计研究 2020-06-01
针对苗侗木制民居的部件创新设计,提出基于可拓符号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元素(以下简称非遗)再设计研究。首先,从符号学传播理论方面分析非遗艺术符号与非遗设计符号的区别;其次利用可拓变换方法将非遗艺术符号转换为非遗设计符号;最后,提出基于可拓感性优度评价方法对非遗设计符号进行评价。文章以苗侗木制民居的吊柱设计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2020-06-01
广西境内少数民族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更是异彩纷呈,是该地区宝贵的文化资产。截止到目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就达49项,这些项目文化内容覆盖面广,民族特色浓郁,其名称翻译有一定的难度,但鲜少有相关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非遗名称英译原则与方法的探讨,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研究及本地区非遗的对外传播。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系统性原则及方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作为保护的一种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具备系统整体性,避免片面性,尤其是文化空间作为非遗存在的条件不能忽视;在实施过程中是以项目形式完成的,每个阶段的工作必须具有开放性,以保证前后期建设连贯,同时要从观众便利出发做好配套设施建设。此外,非遗展示,包括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有相应的学理支撑,有足够的学术研究作基础。
-
畲族非遗服饰融入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探究 2020-06-01
畲族是福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的精髓,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畲族服饰融入福建省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既能够丰富专业教学课堂,也能够让畲族服饰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对保护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性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畲族非遗服饰融入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探究成为摆在该省服装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