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9)

共检索到 9 条数据

  • 中山非遗民歌与中山方言 2020-06-01

    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中非遗民歌项目引人关注,咸水歌、白口莲山歌、鹤歌、东乡民歌等因其特殊的文化价值而被列入国家级、省级或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中山境内方言资源丰富,有粤语、客家话、闽语三种不同的方言;中山非遗民歌与中山方言相互依存,中山非遗民歌通俗上口、独具特色,与中山方言的自然口语形式、和谐方言韵脚的使用、生动丰富的方言词汇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中山非遗民歌传承与区域方言保护,要充分重视"非遗工程"与中国"语保工程"的双向融合,以"非遗工程"带动方言传承,以中国"语保工程"助推非遗项目传播发展。

  • 方言文化的法律保护:定位、归因与进路 2020-06-01

    方言的法律定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实践中因传承载体的单一定位而大大限定了方言保护的实际效果,故有必要回归到方言文化自身的"非遗"定位。方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濒危危机与特征弱化的势态,其法律因由包括发展方言与推普政策的"零和博弈"困局、方言保护缺乏明确规范指引、法律适用对方言用语的天然排斥、方言歧视的法律救济阙如。方言保护的法律进路构建包括:立法上确立个体与群体方言权;弱化行政管制与采用柔性行政指导;司法制裁失范行为以及对方言用语的特定践行;提升社会整体方言权利意识与加强公共服务供给;通过调查传承与馆藏存档对方言协同保存。

  • 《方言与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2020-06-01

    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推进,许多地方的家乡话已逐步被汉语普通话同化,但作为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方言,不应随之消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文化人的社会责任.多年来,我校把传承"非遗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作为特色教育,积极探寻校园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和策略.在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方面,我们开展了许多综合实践活动,如寻访本土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等,而传承汤溪方言文化就已作为其中的一项.《方言与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事实,正是一个新的突破口,继续将传承"非遗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特色教育向纵深推进.

  • 论陇南民歌方言的表达特色与艺术功效 2020-06-01

    陇南地处陕甘川毗连区,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以陇南民歌方言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量大且差异性特征明显。陇南民歌与方言有着天然而深刻的熔融关系、依存关系、互证关系。陇南民歌方言的表达特色表现在:具有特殊地域的乡土情感和生活气息,声调关联基础曲调具有独特表现力,大胆表意显示了泼辣直白、妙趣横生的审美旨趣。陇南民歌方言显现出重在创设情境、丰富感情色彩、塑造民歌形象、协和韵律速度的艺术功效。方言是陇南民歌的"底座",在根本上体现着歌诗的魅力;民歌是陇南方言流传、辐射的翅膀。正是二者的互动互证,从根本上丰富了人文陇南的重要内涵。在历史演进中,陇南民歌方言也深刻地影响着周边民歌方言的传承与延续。在非遗开发保护视野下,对其表达特色与艺术功效的研究才有现实意义。

  • 烟台方言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发源于乡村,与方言关系密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保护方言入手。烟台各地方言是烟台乡村文化生态的核心要素,是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土壤,还是烟台语言文学类非遗的原始载体。烟台乡村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文化生态正在消解、人才断层化、个性淡化等问题。将保护方言与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相融合,改善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生态,提升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队伍。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坚持创新,构建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机制。

  • 高安采茶戏艺术演唱方法与技巧分析 2021-08-26

    高安采茶戏艺术演唱方法与技巧分析

  • 万载方言特殊句式的结构考察 2021-08-26

    万载方言特殊句式的结构考察

  • 谈地方曲种徐州琴书保护的落地构想 2020-06-01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多元文化特征明显。曲艺艺术由于各地文化的不同而呈现缤纷多彩的样貌。用方言演唱的地方曲艺更是将浓郁的地域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徐州琴书是我国众多地方曲种中的一员,该曲种采用徐州方言说唱,辐射徐州及周边鲁豫皖的市县,在我国曲艺界颇具影响,与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并称为全国三大琴书。徐州琴书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十几年间,对徐州琴书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笔者从事徐州琴书专题研究多年,认为徐州琴书作为非遗保护对象,应聚焦在"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