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5)

共检索到 65 条数据

  • 拨开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迷雾 ——《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读后 2020-06-0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内关于传统知识资源的保护一直持续不断且矛盾重重。我国对于此题的研究近十余年来才渐尔增多,但以法学界人士的成果为多,艺术界鲜有涉足者,另外,以民间文艺或非遗知识的混沌性整体研究居多,这便造成了法学领域和艺术范畴研究的不对等性及其对话的隔膜感,因此,艺术理论工作者的分项针对性研究便更加显现出自身的理论意义。对现实矛盾进行理论关照,是立法实践的前提,也是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存续和保护路径的必要尝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耦合逻辑 ——以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实践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过去数年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作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融合机制时,要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多元监管制度;要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核心基因,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构建"三位一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要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拓宽居民多元参与渠道;要推动"点面"相结合的"农+旅+非遗"融合等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 从非遗角度探究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机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街区同属文化遗产,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关系入手,探究利用非遗保护原理、保护办法,甚至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生态系统保护理论指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寻非遗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意义。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关系1.1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顾名思义,是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的定义,包括历史文物

  • “文化自愈机制”笔谈 2020-06-01

    “文化自愈机制”笔谈是对张举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化的自愈机制》和张举文、周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的内在逻辑和传承机制》的回应和延伸。上述两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发表于美国《西部民俗》(Western Folklore)2017年第2期的“非遗在中国”专刊。该专刊由周星、高丙中、萧放。

  • 破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难题——基于富阳竹纸技艺"四体三维协同机制"的探索及启示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受到包括中央、地方、社会、学界等在内的全面关注,其中生产性保护是非遗保护中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选择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属于生产性保护典型案例的富阳竹纸技艺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富阳竹纸长达十年的生产性保护探索历程,归纳了富阳竹纸技艺近年来所形成的在生产性保护领域的有益做法,总结出富阳做法内在的机理,并将其做法提炼为"四体三维协同机制",以此为破解非遗生产性保护难题提供实质帮助.

  • 高危型向安全型 数量型向质量型 粗放型向集约型跨跃 万载启动花炮生产企业整顿提升工作 3年内压缩花炮生产企业30%左右 通过整顿提升规模企业达80%以上 2021-08-26

    高危型向安全型 数量型向质量型 粗放型向集约型跨跃 万载启动花炮生产企业整顿提升工作 3年内压缩花炮生产企业30%左右 通过整顿提升规模企业达80%以上

  • 廉政之花处处开 2021-08-26

    廉政之花处处开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名录项目评审机制与非政府组织认证制度:合作、博弈与对话 2020-06-01

    文章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出发,一方面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相关规定,分析非政府组织与该《公约》管理机关之间合作关系的确立和维护;另一方面以非政府组织认证制度与非遗项目评审机制之间存在的制衡性因素、矛盾性张力和演变轨辙为基本线索,观察非政府组织与其他保护非遗行动方之间的合作、博弈与对话。通过反思十多年来在国际非遗保护领域长期处于前端位置的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层面参与《公约》实施的具体作用和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切实跟踪《公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向,进而针对中国的相关实践提出对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