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5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是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动态传承性和本土性深度契合乡村旅游发展,能够赋予乡村旅游独特的文化属性。本文选取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濑江乡村旅游区进行分析,探讨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动力机制以及融合路径。
-
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建非遗大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 2020-06-01
地方政府和高校合作建设"非遗"大师工作室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厘清地方政府和高校双方共建"非遗"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对于非遗大师工作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维系的机制研究——以粤西庵里村年例为例的剖析 2020-06-01
在构建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年例是粤西传承几百年且至今仍非常盛行的地方性文化节日,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基于粤西庵里村的田野,发现年例文化节日的繁荣发展有着自我保护与传承的一套方式。通过详细描述年例的游神、宴席、睇戏三个部分和整体分析年例活动的组织与参与、实施与效果等,总结维系年例活动传承的内核:村落文化的传统,族群认同的维系,宗亲骨干的主导,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性路径,继而推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
“山花儿”传承保护的法律机制 2020-06-01
回族“山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夏独有的一种民歌形式。独有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和特有的文化使得“山花儿”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得到传承。我国目前缺乏对保护传承人的法律规定,对传承人的法律条文不完善,对非遗传承主体的法律地位及相关法律权益都没有明确规定。加之随着环境资源的开发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山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不断丢失。因此,推动“山花儿”在传承中的法律保护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如何更好地开展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传承机制建设研究 2020-06-01
在中国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仅留下丰富的历史文物,近年来各地区发现的非遗也逐渐增多。与文物不同,非遗主要是由传承人世代相传的,为使更多的非遗传承保留下来,政府针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定一系列保证机制。只有做好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保护、扶持工作,使传承人能够充分履行责任,发挥作用,同时着力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的传承机制,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
江西省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2020-06-01
运行机制是政府绩效审计发挥监督作用的原理和运行方式。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下同)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为研究对象,发现政府绩效审计无论是审计制度、审计技术,还是审计功能、审计资源,均存在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在深入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政府绩效审计应创新工作机制、组织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以实现政府审计全覆盖。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长效发展机制研究——以潮阳英歌为例 2020-06-01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越来越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开始引进和推行相关的“非遗”文化课程内容,力求展现自身的专业特色,培养综合技能与人文关怀并重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潮阳英歌,在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为例,尝试性的为“非遗”文化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长效性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
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濒临灭绝,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传承人是非常关键的传承载体。所以,要想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源远流长,就必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随着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我国也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并且制定相关政策和传承机制,在保护非遗传承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