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

共检索到 13 条数据

  • 传承人视角下的民俗学研究 2020-06-01

    传承人视角下的民俗学研究关注民俗的创造主体,意在从"人"的维度来理解民俗。民俗由民众创造,民俗最终的归宿同样是民众所生活的日常世界,这一过程中,传承人不仅是民俗的创造者,也是普通民众感知、接触具体民俗事象的桥梁,以传承人的个人生活史为镜子,可以窥见广阔的民俗生活内涵。传承人在文化传播与承继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传承人保护一直以来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非遗传承人不仅是非物

  • 抚松县举行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祭拜活动 2020-06-01

    长白山民俗丰富多彩,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老把头文化源远流长,始终得到了长白山区域劳动人民的推崇。5月1日(农历三月十六)是抚松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也是参乡抚松独有的民俗节日,2011年该节日被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长白山采参习俗”的重要内容之一。抚松县隆重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宣传参乡抚

  • 符合中国文化传承的逻辑和实际的“文化自愈机制” ——回应“非遗在中国”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的内在逻辑和传承机制》是美国《西部民俗》2017年第2期“非遗在中国”专刊的前言(1),该文概述了张举文、周星、高丙中、萧放四位民俗学家对中国“非遗”的主要观点,认为中国的非遗保护运动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帮助中国人赢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也给中国文化自愈机制提供了一个发挥作用的机会,占据主导地位的二元对立的革命思想似乎步入完结,传统思想

  • 刘魁立 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重放异彩 2020-06-01

    刘魁立民间文艺理论家、民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近些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非遗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所重视。

  •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 2020-06-01

    2017年1月7日至10日,“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沂源县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民俗学会、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沂源县文化出版局、中国民俗学会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承办。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民俗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机构、院校,民俗学、人类学、非遗保护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主题发言交流新理念,探讨新路径,分享新成果,为推动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凝聚共识,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