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7)

共检索到 17 条数据

  • 探究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 2020-06-01

    少数民族地区常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少数民族旅游利用其独有的文化差异性和旅游特色项目在现代旅游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部分,政府对少数民族发展特色旅游业也提供了很多优惠扶持政策,而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行也依靠民族旅游的创收。在民族地区将非遗有效融合在民族地区旅游项目中对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避免非遗在商业旅游中过于庸俗商业化,是现代民族地区旅游进一步发展道路上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大动力源。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坚定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但边疆民族地区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自信失落的现状。据此,应从唤醒文化自觉、发展文化自强、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层面逐步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自信。

  • 论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 ——以“安顺地戏案”为例 2020-06-01

    我国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大量的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存在一定的天然缺陷,这些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不同程度的不法侵害。拿起法律武器走诉讼的道路是应对侵害的主要手段,而诉讼过程中又面临各种问题,只有了解并把握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保护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论文通过非遗第一案"安顺地戏案",分析诉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 对非遗脱贫模式的探讨—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 2020-06-01

    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与推进,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也逐渐深化,"非遗+脱贫"逐步成为十分重要的脱贫致富途径.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将"非遗脱贫"模式作为精准扶贫道路的新探索,将少数民族扶贫、减贫工作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资源的利用联系起来,利用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资源摆脱贫困局面.文章主要对调研中所了解的秀山县非遗脱贫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总结其成功经验,以帮助更多的农村贫困地区借鉴经验,实现扶贫、减贫的目标,为我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贡献.

  • 纪录片《传承》第二季中少数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意境营造 2020-06-01

    纪录片扮演着文化记录者的角色,利用影像的力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其成为文化记忆的重要文本。纪录片《传承》第二季共记录了35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其中,分布在黑龙江、贵州、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的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共有14位,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与传承魅力。一、文化记忆的维度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文化记忆不单是对经典文化的符号化表征,还代表着人们对特定族群文化的集体

  • 非遗工访,变遗产为宝藏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重庆市彭水职业教育中心积极探索非遗工坊机制,将非遗保护传承融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研发生产文创产品,促进非遗创业就业,把非遗打造成了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彭水职业教育中心的民族工艺品制作班级,重点招收建卡贫困户、低保户、低收人人群等弱势群体家庭子女。

  • “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以壮族“霜降节”为例 2020-06-01

    流行于中越边境的壮族“霜降节”是壮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节日庆典活动,同时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在边疆民族地区被广泛接受共享的典型表现。壮族“霜降节”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深刻反映了稻作文明,是壮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特性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其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下雷镇“霜降节”为例,管窥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矛盾和困惑,梳理壮族节日与产业化的关系,探讨促进各类相关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科学融合,相互提升,从而更好地促进边疆壮族集聚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功用最大化。

  • 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2020-06-01

    西部民族地区文化生态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但挖掘和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基础非常薄弱,将数字技术合理运用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播当中,是提升民族地区非遗保护能力、扩大其传播影响的有效路径。数字技术是当今最前沿的信息科学技术,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