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宝贵资源。在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遗+旅游""非遗+生产""非遗+演出""非遗+互联网"和"非遗+品牌"等五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少数民族地区要进一步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能力建设,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本属性,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和创新传承,引导社会各界合力参与、明确责权、各负其职。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不仅是改变物质上的贫困,而且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重塑社区;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延续民族的文化智慧,使脱贫攻坚从外力推动向自我发展转化,进而成为以各族人民群众为中心的事业。
-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困境与对策 ——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 2020-06-01
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实践具有经验性意义:政府主导,建立非遗保护制度规范;社会参与,打造非遗项目市场品牌;多措并举,全域开发推动活态传承。同时,也面临普遍性困境:经济目标与文化价值的矛盾;传统承继与生活根基的疏离;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冲突。三都个案提示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性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目标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依归是对人的尊重及权益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路径是政府主导的多中心治理。
-
新时期下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策略途径 2020-06-01
随着我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非遗保护工作成为人们讨论并关注的焦点.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下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旨在为相关实践工作带来一点参考和帮助
-
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探析 2020-06-01
西部各个少数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民族现代化、城镇化等进程不断加快,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其中传承人保护问题是非遗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非遗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的探讨,阻止民族文化传承断线,实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延续,把民族文化的根脉留住。
-
民族地区职业院校非遗传承育人的策略探究 2020-06-01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教育平台.在民族地区非遗传承教育的政府战略下,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从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艺术创作、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全方位推动"侗寨·五娘"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实践,总结出了职业院校非遗现代传承育人的策略
-
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扶贫经验研究 ——以贵州省“锦绣计划”为例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本质是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非遗扶贫可以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长期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系统、生态系统和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非遗扶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发展资源,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激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生传承动力。2013年,贵州省启动了"锦绣计划",助力全省妇女脱贫致富、创业就业。截至2018年,贵州省"锦绣计划"已经实施了5年,帮助全省妇女发挥手工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锦绣计划"成为贵州省传承民族文化的民心工程,贵州省独特的指尖技艺逐渐成为新的指尖经济。
-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的文化建设述略 ——以黔东南为例 2020-06-01
十八大提出了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中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新型城镇文化建设的政策指导下,黔东南州近年来在新型城镇文化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黔东南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新型城镇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文章建议大力发展本地文化产业和民族文化旅游;组织人力加强对苗侗等民族历史与文化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加大申报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的力度、数量和质量;处理好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
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对非遗传承教育的探索——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映射不同民族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的根源,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作为地区国民教育的平台,担负着保护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通过分析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价值取向,并以非遗特色教育建构为例,概述了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对蒙古族非遗传承所做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