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 条数据
-
中山非遗民歌与中山方言 2020-06-01
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中非遗民歌项目引人关注,咸水歌、白口莲山歌、鹤歌、东乡民歌等因其特殊的文化价值而被列入国家级、省级或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中山境内方言资源丰富,有粤语、客家话、闽语三种不同的方言;中山非遗民歌与中山方言相互依存,中山非遗民歌通俗上口、独具特色,与中山方言的自然口语形式、和谐方言韵脚的使用、生动丰富的方言词汇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中山非遗民歌传承与区域方言保护,要充分重视"非遗工程"与中国"语保工程"的双向融合,以"非遗工程"带动方言传承,以中国"语保工程"助推非遗项目传播发展。
-
当代土家族母语民歌音乐特征探究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为例 2020-06-01
土家族母语民歌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母语民歌主要是摆手歌、梯玛歌、哭嫁歌、山歌与咚咚喹歌调。其音乐特色集中体现在音调结构、节奏特性以及声腔特点三个方面。通过研究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存续现状、主要音乐特征,以引起社会对这一非遗项目的关注和研究,使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得以延续。
-
左权民歌非遗价值及保护实践的概述 2020-06-01
左权民歌作为山西省优秀传统民歌的一支,有着语言通俗干脆、音乐形式简洁朴实、内容情感贴近生活等特点,早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其非遗价值这一角度入手,分历史、社会、学术、艺术四方面探之,并以此为提示,整体分析左权民歌现有的保护实践。
-
巢湖民歌考察实录与传承思考 2020-06-01
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巢湖民歌以其独特的多姿多彩的风情神韵曾享誉全国。如何在现代社会大变革背景下保护好传统文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巢湖民歌的田野调查和对传承人的采访以及非遗民歌进校园活动的总结与思考,提出: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挖掘整理是基础,传承推广更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作为教育“母机”应当肩负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责任。
-
文化自信背景下非遗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的有效结合 2020-06-01
民歌即人民之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歌谣,从高原山歌到劳动号子,从稻区“田歌”到云岭“双生”,形式多样的民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灶民歌是珠海三灶岛居民用粤语传唱的原生态民歌,本文以珠海三灶民歌为研究对象,探究非遗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的有效结合,为文化自信背景下原汁原味民歌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
非遗传承视域下河南民歌口述档案的保护研究 2020-06-01
河南民歌口述档案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活化石。但是,这些珍贵的"活态"民歌档案资源,如今因非遗传承人断层、传承方式落后和民歌地域特征消退等诸多原因,变得已经非常脆弱,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发掘研究。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河南民歌口述档案的传承保护策略和具体实现路径。
-
论陇南民歌方言的表达特色与艺术功效 2020-06-01
陇南地处陕甘川毗连区,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以陇南民歌方言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量大且差异性特征明显。陇南民歌与方言有着天然而深刻的熔融关系、依存关系、互证关系。陇南民歌方言的表达特色表现在:具有特殊地域的乡土情感和生活气息,声调关联基础曲调具有独特表现力,大胆表意显示了泼辣直白、妙趣横生的审美旨趣。陇南民歌方言显现出重在创设情境、丰富感情色彩、塑造民歌形象、协和韵律速度的艺术功效。方言是陇南民歌的"底座",在根本上体现着歌诗的魅力;民歌是陇南方言流传、辐射的翅膀。正是二者的互动互证,从根本上丰富了人文陇南的重要内涵。在历史演进中,陇南民歌方言也深刻地影响着周边民歌方言的传承与延续。在非遗开发保护视野下,对其表达特色与艺术功效的研究才有现实意义。
-
“非遗”乌拉特民歌在河套学院的现状调查① 2020-06-01
对"非遗"乌拉特民歌在高校进行教育传承做理论与实践研究,需要对地方文化的生态环境及活态传承状况加以了解。同时,高等院校对地方"非遗"文化传承的态度与热情,也必然影响教学传承事业的发展前景。课题选择巴彦淖尔市河套学院为主要对象进行实践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高校教师的文化生态意识及对分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教学传承的思想认识,了解河套学院在读本科生的"非遗"文化生态意识,对"非遗"蒙古族民歌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开设"非遗"课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