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0)

共检索到 20 条数据

  • 浅论河北地方戏曲进校园的策略与方法 2020-06-01

    随着河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经成为当前非遗戏曲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拟在总结戏曲进校园活动成功案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河北地方戏曲进校园所应秉持的策略及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 国家级非遗项目威县土布纺织技艺研讨会在河北邢台举行 2020-06-01

    2020年9月3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威县土布纺织技艺研讨会在邢台威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及非遗传承人参会。此次研讨会旨在传承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开拓思路,激发传统工艺活力,推进传统工艺振兴,促进京津冀纺织类非遗协同助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 基于河北剪纸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 2020-06-01

    河北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本土特定的文化背景及风格艺术形式,其传承更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具有多重社会价值。本文旨在对河北剪纸特点、技艺和内涵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将其融入与现代人生活相关的各类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方法,使其能与现代创意互动结合,探究一条在当代实现剪纸非遗传承、转化与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 河北省戏曲类非遗传承与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级非遗深泽坠子戏保护成果展演 2020-06-01

    2018年9月6日,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石家庄市文广新局、深泽县委县政府主办,石家庄市群艺馆、中共深泽县委宣传部、深泽县文广新局承办的河北省戏曲类非遗传承与发展研讨会暨国家级非遗深泽坠子戏保护成果展演在深泽举行。作为全省36个剧种大家庭中的"小字辈",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打板说唱完成从曲到戏转身的深

  •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形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普及传承的方式方法研究 2020-06-01

    本文首先对河北省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传承发展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与此同时,介绍了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普及传承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最后,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拉花作为研究案例,对该舞蹈在当地高校舞蹈教学中普及和传承的相关方式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为高校舞蹈课程教师以及致力于"非遗"传承方面工作的人员带来有效的帮助。

  • 信息时代背景下河北音乐类非遗的创新性发展 2020-06-01

    长期以来,河北省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活态传承,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一直是一个困扰非遗保护工作者的重大难题.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的涌现,则为推动民间音乐类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故而,文章将从依托网络新媒体来创新、推广音乐类非遗项目和创设参与性的音乐文化旅游项目来为非遗保护筹集资金这两个研究角度为切入点,来浅析信息时代创新发展河北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工作的对策与措施,以期结合信息时代优势为河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开展注入动力.

  • 信息时代背景下河北音乐类非遗的创新性发展 2020-06-01

    长期以来,河北省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活态传承,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一直是一个困扰非遗保护工作者的重大难题。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的涌现,则为推动民间音乐类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故而,文章将从依托网络新媒体来创新、推广音乐类非遗项目和创设参与性的音乐文化旅游项目来为非遗保护筹集资金这两个研究角度为切入点,来浅析信息时代创新发展河北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工作的对策与措施,以期结合信息时代优势为河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开展注入动力。

  •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特征及其人地关系响应机制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基于地理学的视角,对河北省14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类型结构、时间演变特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通过GIS空间分析对河北省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人地关系响应机制.研究表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类型结构上以传统戏剧、民间音乐、传统手工技艺及杂技与竞技类居多.在形成时间上,多集中在明清、民国时期.在空间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分布差异性,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地区,东部及北部地区偏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晶,是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印记.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府重视程度、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