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 条数据
-
浅析非遗纪录片的传承特性——以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纪录片为例 2020-06-01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要求,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传承表达人文、需要传承维系价值,并通过传承实现创新。非遗纪录片就具有十分显著的“传承”特性,因为纪录片本身就是非遗传承的重要载体,纪录片通过记录传承者表达传承特性,同时纪录片通过记录政府行动彰显传承意义。以纪录片承载“传承”特性的基本路径有三:危机与转机的对比、语言和画面的互补、旁白与讲述的穿插。
-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海南儋州调声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在发展过程中,诸多优秀文化没落,为做好文化保护工作,使文化得到传承,应给予不同文化充分重视。例如,以海南儋州为例,调声作为一种古老音乐,流传千年,能够展现海南儋州独特文化,凝结着海南儋州人民智慧与文化,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要想做好调声保护工作,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事业下,进一步挖掘调声音乐潜在能力,使其得到广泛推广,为调声文化保护与传承打下坚实基础。该文从海南儋州调声的发展现况和保护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从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提出提升群众文化自觉性、重点关注生产性保护准则、遵循整体性保护准则、做好新媒体传播下的整体推广工作和构建调声基地做好学术研究工作等方面进行保护传承。
-
浅析海南黎族非遗保护交流平台的可行性 2020-06-01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保护中国世代相传的文化技艺,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下大力气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家的倡导和支持下,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拯救濒临断绝的文化技艺。随着海南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在融合多元化文化的当下,本土文化如何在碰撞中融合与保护成为更加紧迫的问题。面对非遗保护的严峻现实,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者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平台的建设,搭建出一个更加高效、有序的动态系统,以此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
基于非遗文创产品国际会议论文的对比研究 2020-06-01
本文从非遗文创产品背景出发,收集了十余篇相关的国际会议论文,涉及到文创产品研发、海南黎锦非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通过分类整理比较分析探讨非遗文创产品未来的研发思路,为今后海南非遗文创产品研发策略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
档案管理视角下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智慧财产",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不断延伸和传承的基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经岁月的洗礼后仍沿袭至今,成为海南珍贵的"文化宝贝"和重要的"文化标识"。因此,本文拟从海南非遗的特点出发,对海南非遗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途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德育路径研究——以海南黎陶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的根与魂.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高校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非遗文化走进课堂,大力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育人格局,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大学生德育双赢.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研究——基于海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 2020-06-01
本文基于对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实地调研,在分析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对其保护与旅游利用进行了辩证分析,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的旅游购物品、社区化和非遗小镇旅游、实景演艺、节庆活动的模式。以期对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如何让非遗“活”起来?——“锦绣中华衣被天下”专题学术研讨会在琼举办 2020-06-01
南溟吉贝——黎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织山绣水——苗族织染绣主题非遗服饰秀"锦衣御裳——宋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点染华章——影视剧主题非遗服饰秀……随着模特的依次展示,由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巧妙融合的众多华服,令观众眼前一亮……3月14日至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联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锦绣中华——202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古城精彩呈现,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碰撞出了闪亮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