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7)

共检索到 7 条数据

  • 基于非遗名录统计分析的山东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为了更好地促进山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本文选取山东省161项市级以上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样本,分析其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上整体呈现出金字塔结构,类型结构以民间文学类、传统技艺类和民俗类为主;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濒海带状分布特点,且主要分布于烟台、威海、青岛和日照四市的沿海地带;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和人类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对山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和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针对统计与分析中发现的完整四级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础数据获取难度大、海岛型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少、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 广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舞蹈编创的影响 2020-06-01

    广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期当地人民生生活的历史积淀,了解广东沿海地域的媒介与桥梁。广东省海洋非遗对舞蹈编创提供了养分的土壤,通过是对广东省海洋非遗的整理,研究海洋非遗对舞蹈产生的影响。便于舞蹈编导在编创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借鉴,也用过舞蹈的方式来保护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平台构建思考 2020-06-01

    采用数字化技术保护与传承传播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有效路径。以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赡的区域——浙江为例,提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平台要素包括海洋非遗资源的采集、数据库的建设以及展示;同时应发挥政府为主导、建立融资管理和加强传播宣传等策略,管理与运营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平台。

  • 社区参与: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新路径——以烟台渔灯节为例 2020-06-01

    社区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的重要话语。它既是一种政府支持下的参与行为,也是一种个体主动表达意愿和追求权益的行为理念。渔灯节作为民俗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面临文化空间狭窄与文化传承主体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社区参与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变得尤为重要。社区参与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利于促进社区环境建设、提升社区影响力、创新非遗保护路径以及整合社区资源。渔灯节社区参与的内容主要包括参与类型、参与主体和参与项目。社区参与面临社区参与项目单一、主体不全面、参与程度低、社区拆迁等问题。针对社区参与现状,以社区参与理念为指导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提出对策,开辟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新路径。

  •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淮海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校园文化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在民族文化复兴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本文在淮海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实践基础上,结合连云港非遗的具体情况,探讨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的优势、途径,将海洋非遗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进而得到传承与发展。

  • 基于R M P分析的广西北部湾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姿态万千,发展海洋非遗旅游是发挥北部湾地区海洋资源优势、活态保护与传承海洋非遗、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RMP分析法,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遗资源概况、旅游市场、产品类型等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目前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遗资源旅游开发的现状,应加快以资源为优势,合理有序开发;以市场为导向,增强海洋非遗旅游市场营销力度;发挥创新驱动引擎作用,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强化政府职能,建立海洋非遗旅游开发保障机制。

  • 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研究 2020-06-0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实地考察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调查分析,以期为该区域海洋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若干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