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对策探析 2020-06-01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完善法律制度、拓宽知识产权范围的立法层面,从引入“判例”制度、公益诉讼制度的司法层面,从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加强宣传教育的实践层面,构建起了较为完备有效的非遗法律保护体系,供业内人士参考。
-
城镇化进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探究 2020-06-01
不管是确定非遗保护和城镇化同行的主题日还是出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5)》,都比以前更突出城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的协同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重要课题.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常火热,各地的非遗工作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进而也引发了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以下三点思考。
-
城镇化进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探究 2020-06-01
不管是确定非遗保护和城镇化同行的主题日还是出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5)》,都比以前更突出城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的协同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重要课题。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载体。高校作为培养高等音乐人才的文化场所,具有传承音乐类非遗的优势。但是由于高校非遗课程建设的不完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材存在缺失等多方面问题,导致音乐类非遗在高校的传承陷入瓶颈。文章对音乐类非遗在高校传承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了音乐类非遗在高校传承的路径,以期能为解决非遗传承受阻提供一定的帮助。
-
浅谈凤阳花鼓的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和蕴涵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品格、群体思维和文化意识,因此"非遗"是活态文化,更多地要依靠社会中人有意识的保护与传承.凤阳花鼓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文学价值,被誉为"东方芭蕾".它的历史价值在于形象地反映了明清中国现代社会的概貌,其精神价值在于大胆地批判讽刺精神和幽默的人生态度,而其文学价值则在于花鼓女形象地塑造和文学的史料价值.
-
对非遗传承人进高校培训的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云南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培训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的印记符号,它的传承与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工作是国家对非遗开展保护的重要体现。非遗传承人群进高校,对高校以及传承人来说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本文以浙师大的2017年暑假的非遗培训班为例,以及对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回访情况的了解,对非遗保护提出一点思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推动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之一。但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剥离与侵蚀,又给众多非遗的保护传承造成了诸多难点,是新时期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跨越的鸿沟。因此保护传承非遗需要多管齐下、兼容并包,走一条既坚持传统又适度创新的改革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