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869 条数据

  • 宜春非遗项目亮相江西省首届文昌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 2018-09-30

        9月27日至30日,由江西文化厅、抚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西省非遗研究保护中心、抚州市文广新局、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承办,各设区市文广新局、非遗研究保护中心协办的2018年江西省首届文昌里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在抚州市文昌里古街大广场和万寿宫西草坪隆重举办。我市组织了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遗丰城岳家狮传统技艺类省级非遗樟树四特酒制作技艺高安腐竹制作技艺丰城冻米糖制作技艺和传统美术类省级非遗宜丰根艺等5个项目参加本次展演展示展演展示期间,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杨丁,省非遗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程明、副主任傅安平等领导来到我市展区参观指导。        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数十个项目参加全国、全省非遗展演展示活动,积极创造条件让非遗资源走出去、活起来,有效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

  • 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三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7-08-28

    为明确“十三五”时期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标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精神,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江西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制定“十三五”时期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11-0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 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遗保护的探讨 2020-06-01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它成为国际上非遗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国自2004年加入这个公约以来,在法律法规、名录制度建设、保护传承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本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基础,简要对比文化领域的三个国际公约的异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探讨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紧密相关的关键概念,并就当下保护非遗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

  •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 2020-06-01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和值得珍惜的文化财富,其中彰显民族智慧与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这种世代相传和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遗产,很多已经随着时代发展而濒临灭亡了,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走在消亡的征程中。这种宝贵的活态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需要国人进一步采用新技术、新思路和新策略加以保护和传承的。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无可取代的优势加强"非遗"的保护,只是这种数字化保护工作还依然停留在探索阶段。很多"非遗"如同珍稀动物保护一样,如果不加保护很快就会消亡,因此,开展数字化保护工作已不

  • “音乐艺术分层理念”关照下的传统音乐遗产保护研究——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2020-06-01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上创造并遗留下既丰富又宝贵的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精神财富既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所以,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西方发达国家艺术文化的冲击及国内多元艺术文化的挑战,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显得特别重要,应当努力开发和利用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力,使之在保持自身文化传统内涵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使经济效益与文化保护齐头并进、相辅相成。《音乐类非物质

  •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2020-06-01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祖国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的“非遗”代代相传。

  • 让彩扎在校园扎出灿烂的文化之花 2020-06-01

    彩扎是我国民间工艺中的一种仿真艺术,早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道亮彩扎技艺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在2010年被列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本文旨在通过对传承意义、彩扎技艺社团课程开发与实践等方面的阐述,对该非遗传承项目近几年在浙江省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的发展现状做简略概述,为非遗文化进校园模式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