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869 条数据

  • 花垣绣出新天地 2020-06-01

    以苗绣为代表的苗族传统服饰文化不仅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带领花垣脱贫致富的关键。目前,花垣县已建立州级非遗扶贫工坊3个、保护基地3个、各级各类非遗传习场所58个。"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永远淡然恬静,即使不是大团圆结局也不会让人感觉到过多的悲伤。一篇《边城》让湘西进入世人的眼中,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边城》的原型所在地就位于花垣县,文中的茶峒即为现今花垣县边城镇。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遗憾的是

  • 三维技术下荆州“榫卯木雕”的保护与应用研究 2020-06-01

    “荆州榫卯木雕”始于战国时期,在荆楚大地绵延传承至今,构思精巧,工艺独特,雕刻精湛,造型富于浪漫气息,具有浓厚的荆楚地方特色,是湖北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作为“非遗”的荆州榫卯木雕“榫卯”是中国传统木工技艺之一,将此技艺应用于木雕即“榫卯木雕”。荆州榫卯木雕的独特之处在于“榫卯拼合”工艺,即将器物合理地分解为多个单件,分别雕刻成形,最后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实践体系外部环境的优化 2020-06-01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鉴于我国的体制和国情,把地方民间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校园教育保护传承日益式微的民间非遗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培育和优化西部地区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的外部环境同样十分关键,本文从政策、经济、文化、平台等视角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实施 2020-06-01

    6月1日,北京市非遗保护的重要里程碑《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北京市首部关于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为推动具有北京特色的非遗保护工作可持续开展,奠定了坚实、科学的法律保障基础,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共同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条例》强化了调査和保存制度,完善了分类保护措施,并要求政府结合节庆、庙会、国际交往等活动宣传展示非遗,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址等为非遗提供传播场所等

  • 非遗“新生代”传承人的优势和困境 ——以河南省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生代”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新生代’传承人”)群体以青年传承人的身份,将工艺美术设计的“文创化”理念注入到当今的非遗项目之中,面向市场与消费者开发出一系列实用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兼备的文创产品。它们既保留了传统技艺传承的“原汁原味”内涵,又在技艺之外的文化底蕴上实现开拓创新。此外,他们通过市场化营销、商业化运作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入,以个人收益缓解了非遗传承的经济压力,进而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的双赢局面。

  • 2018首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落幕隋朝宫廷贡品麦秆画走进水贝 2020-06-01

    2018年10月10日—10月30日,由罗湖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体育局)主办,罗湖区教育局、罗湖区水贝金座、罗湖金石博物馆协办,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8首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下文简称深圳非遗周)正式拉开序幕。本届深圳非遗周的主题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展示展演,开设一系列日常展览、非遗活动周和非遗进校园、社区等活动,让民众走进非遗,体验传统文化在悠久岁月积淀后的魅力。

  • 传承点亮浙江非遗之美 2020-06-01

    在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蝉联“四连冠”,共有217项“国遗”项目入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作为全国非遗保护综合试点省,浙江的许多实践与探索都走在全国前列。在新起点上,浙江进一步提出,以“四大体系”为抓手、“五化建设”为方向、“七大工程”为载体,切实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全面构筑非遗科学保护新格局

  • 衡水内画文化与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 2020-06-0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过五千年的传承与积淀,给现代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流传于后世。衡水内画是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优秀文化精髓,为了更好地进行弘扬与传承,近几年教育部推出了“非遗进校园”的模式,也推动了校园文化的良好建设。本文就衡水内画非遗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及融入德育实践活动的良好策略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