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869 条数据

  • 通过文化自愈机制来探索非遗的深层意义 2020-06-01

    自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非遗保护运动在中国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十多年了。国家、省、市、县级政府和有关机构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物力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并对挖掘、整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各地非遗名录中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在当代人的记忆中并没

  • 文化产业园区环境下的新疆柯尔克孜族刺绣艺术发展研究 2020-06-01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民族手工艺类的非遗文化因其性质原因受众更广泛,在众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每一个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对国内许多已经被人们熟知的手工艺项目而言,柯尔克孜族刺绣尚有待被充分了解并挖掘其丰富的艺术价值,它的创作群体多来源于普通牧民,相关产业园多建立在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的乡镇中。通过对新疆特克斯县阔克铁热克乡及阿克陶县柯尔克孜族刺绣产业园的调研,引发当代柯尔克孜族刺绣艺术文创产业发展的思考,探究其特殊背景下,生产性保护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 福建省遴选推荐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会在连江顺利召开 2020-06-01

    2019年9月19日上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在连江召开了福建省遴选推荐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会。出席此次评审会的领导有省文化和旅游厅林守钦副厅长、非遗处苏忠明处长、机关纪委苏前松书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陈秀梅主任等。参加此次评审会的有来自北京及全省的专家评委共32名。评审会经过两天紧张、高效的评审,最终顺利遴选出福建省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共计30项。

  • 从复兴走向振兴——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道路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兴未艾,传统工艺美术在新环境下的文化属性愈加凸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中,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是中国非遗保护的核心内容,通过系列研培计划的开展,更好地推进了文化保护工作。同时,将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推广、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及文化经济发展相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现象。当然,传统工艺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机遇,从复兴走向振兴,是一个有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展开的时代课题。

  •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建设研究 2020-06-01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庞大,是一座资源丰富的矿藏,在全省对文博事业、非遗保护日益重视的环境背景下“,非遗+博物馆”的模式优势凸显,应利用好非遗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一文化展示平台,让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贴近大众,进而盘活主题博物馆现有存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承。

  • “文化之美·漆心可见”亮相永乐宫 2020-06-01

    2018年10月18日,由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主办的“文化之美·漆心可见”年度成果展,亮相山西省运城市的国宝建筑永乐宫。这是本基金成立后的首年度项目,旨在保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漆器髹饰技艺。

  • “非遗进课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蜀绣衣锦纹针法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任务主要是传承和发展。以蜀绣衣锦纹针法为例,将"非遗"项目引入高校开展的革制品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课题导入"、"体验感知"、"发散设计"、"提报展示"四个教学阶段,指导学生完成课程作业。通过探索课程的重点难点,展现引导学生设计实践的教学过程,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对相关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 跨国人口流动与朝鲜族非遗的传承困境 2020-06-01

    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农耕文化孕育的产物。朝鲜族先民为了生存跨境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在与恶劣环境艰苦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随着中韩建交和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和扩展,朝鲜族社会掀起了跨国务工的热潮,由此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严重流失,民族村落急剧空心化。这样,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孕育的许多文体活动、岁时风俗、生活礼仪和传统技艺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朝鲜族非遗传承面临严峻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