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69 条数据
-
自成一派的孝义皮影 2020-06-01
中国凡有皮影的地方,基本上都会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请并保护,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皆有。今天,大众会在北京、天津、陕西、四川、山西等地的旅游景点,看到不少皮影产品,上边都会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字样,偶尔有幸,哪个景点有皮影戏团驻扎,还会看上一小段皮影戏。目前看来,这样的状态是生存较好的皮影团队的写照,也是近20年来各地相关部门和坚守皮影艺术的老艺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切,以2006年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公布为肇始,让皮影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
武当玄门太极功夫培训基地揭牌 2020-06-01
6月27日,湖北省非遗项目武当玄门太极功夫培训基地在古城襄阳香水云隆重揭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武当玄门太极第十二代掌门人、襄樊市武当拳法研究会副会长、武术协会副主席、武当玄门太极研究会顾问、总教练、85岁高龄的彭玉芳老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主任王金安,襄阳市武术协会会长徐
-
山西闻喜花馍包装设计与品牌推广研究 2020-06-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珍贵的非遗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而面临生存困境.闻喜花馍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作体系.本文从闻喜花馍品牌设计现状分析出发,从产品包装设计、品牌设计、产品推广方面论述了如何利用现代包装设计与品牌设计,让闻喜花馍这种传统的饮食文化能够焕发时代活力,被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所认识与喜欢.
-
对非遗脱贫模式的探讨—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 2020-06-01
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与推进,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也逐渐深化,"非遗+脱贫"逐步成为十分重要的脱贫致富途径.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将"非遗脱贫"模式作为精准扶贫道路的新探索,将少数民族扶贫、减贫工作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资源的利用联系起来,利用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资源摆脱贫困局面.文章主要对调研中所了解的秀山县非遗脱贫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总结其成功经验,以帮助更多的农村贫困地区借鉴经验,实现扶贫、减贫的目标,为我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贡献.
-
唱响古韵牛灯戏 2020-06-01
非遗牛灯戏,传唱六百年“他那里蝉鸟叫做窝,我这里忙:时耕种”……近日,安徽省安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牛灯戏传人汪传杰正忙着整理道具。而他一开口,牛灯戏古朴悠远的历史感便扑面而来
-
第十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名录 2020-06-01
01京剧(世界级非遗项目)。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2010年11月16日,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从非遗到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研究的范式转换 2020-06-01
1949年以来,节日研究大部分在断代史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末的"十大集成"是对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详细展现,本身就孕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在其中。"十大集成"在进行过程中,节日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公共话题,并且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越来越深的影响。但在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后,节日研究就处在了"非遗观念"和《意见》的双重约束下,之后中国传统节日研究何去何从,这成为一个问题。
-
非遗进校园的实践与反思之考核管理刍议 2020-06-01
笔者经过近3年的摸索,累积了部分关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非艺术类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的实操经验,本文拟对非遗制作技艺进入课堂教学的考核管理问题提供部分可参考建议。课程预期教学效果笔者与同事将面塑非遗项目引进课堂,不仅是简单地让学生观看传承人展示技艺,而是要结合学校和专业相应的培养目标,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