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保护与利用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一项重要环节。新时代科学技术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因此我国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且从加大政府对非遗的投入力度、保护非遗继承人与继承项目、提高全民非遗保护意识和在利用中继承和保护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同时对于今后的能力方向进行了总结与规划。
-
大竹“非遗”竹乐器文化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的遗存与见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扶持,社会各界给予“遗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四川省大竹县境内的大竹竹唢呐的技艺和其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性、可行性、传承方式等几个环节探讨大竹非遗竹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以焕发大竹竹唢呐新的生命力。
-
高校的“非遗”保护实践及其启示——以北京师范大学传统节日仪式“非遗”研讨班为例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非遗"传承机制、缓解"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状况的新举措。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的"文化部、教育部传统节日仪式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讨班"为例,介绍高校利用学术研究和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文章认为,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团队在"团队为本、理论引导、根植社区、创新实践"理念指导下,推行的"多方联动、资源整合、方法融合、长效互动"等一系列做法,是对"非遗"研培模式的创新和分门类建立"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的尝试,对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节日仪式类"非遗"保护的理论思考。
-
幼儿园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必须要全方位、全学段、全过程地融入国民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幼儿园艺术教育以其广泛的范畴、丰富的表现形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儿童意识”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渗透也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涵。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还需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幼儿园艺术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质量和水平,使优秀的非遗文化扎根于幼儿的心灵,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
摄影对德宏傣族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保护的价值体现 2020-06-01
傣族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为傣族民间艺术瑰宝成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并且逐渐得到保护。本文旨通过讨论纪实摄影在云南德宏傣族民间剪纸传承保护过程中作用及价值体现,对纪实摄影与傣族剪纸艺术之间关系进行简要分析,肯定纪实摄影在"非遗"传承和唤起人们关注与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
文化复兴视角下的传统村落脱贫探讨 ——以山西省绛县尧寓村为例 2020-06-01
山西绛县尧寓村整合文化资源,寻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尧的传说"、省级非遗"尧的祭祀"和"尧王故里"、市级非遗"尧香茶制作技艺"等多层次保护体系的支持,以土地观、祖先观、中国观、和合观等传统认知为脱贫攻坚的保障和依托,有效协调着村落人际秩序、人地关系和生产空间的运作。对口单位负责、第一书记帮扶、重整村落空间、区域联动等措施内外结合,推动尧寓村2019年底实现脱贫。尧寓村的案例预示着传统文化复兴与脱贫攻坚可以重新调整人与土地的关系。
-
高校图书馆非遗课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020-06-01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学术性的机构,还是校园文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来源。各个高校举办的的科研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基本都要有图书馆的支持才能展开。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教育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的开展为模板,加强高校对非遗教育的重视,为非遗的传承和发扬提供支持和引导,激发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素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民宿设计的结合——以成都市周边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充分代表当地的优秀文化艺术特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旅游中体验当地文化也成为广大游客的普遍诉求。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在乡村旅游民宿设计中融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提升民宿的文化体验感,增加民宿的艺术魅力,并且能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