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基于数字技术的非遗多元化传播研究 2020-06-01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通过探究国内外非遗数字化发展现状,梳理出现阶段国内非遗多元化传播应用在设计表现、技术制作、媒体传播结合上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对当今如何基于数字技术有效利用多元化媒介,在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与弘扬。

  • 对宿迁市宿豫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所在地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及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给出了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针对性策略,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苏州昆曲,水袖间的富贵风流 2020-06-01

    我扪的一生可能会去很多城市,除了风景与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座城市的明信片。苏州的昆曲、潍坊的风筝、北京的抖空竹……或婉约如诗,或趣味盎然,或市井喧闹。“一城一品”栏目就以一个个“非遗”项目为线索,书写一座座城市的文化。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主题策划与媒介设计 2020-06-01

    近些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之重要性得到了全社会普遍的关注。201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给予了各种方法措施以法律层面的保障与支持。中国各民族、各地域、各阶层开始雨后春笋般兴建保护、展示、传播非遗的场所。非遗展示馆是一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进行长久保存、展示、研究、交流、传习的公共性空间场所。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进行主题策划与媒介设计,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与主题入手,从展示媒介的静态性媒介、动态性媒介和活态性媒介分别阐述展示馆的设计,以此实现展示馆"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演示的功能。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与代表性传承人关系问题刍议1 2020-06-01

    本文首先通过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提出前者的传承群体和代表性传承人特性,指出二者关系问题所在,然后详细分析"苇编技艺"和"十二木卡姆"两个实例,表明二者关系问题在不同非遗项目中的复杂性,最后在技艺传授、人际结构、代表性质和历史依赖四个方面作出探讨,希望能有助于问题从理论走向实际层面。

  •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税收调查与分析 2020-06-01

    从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湖南省"非遗"生产经营发展情况入手,分析非遗项目经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非遗"项目、经营融资环节和传承人培养三方面的税收优惠提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体验式开发研究 ——以崖门海战流传故事为例 2020-06-01

    在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时,应该把让游客得到难忘的旅游体验作为开发目标。通过对崖门海战流传故事相关旅游产品的分析,提出非遗类旅游资源的体验式开发路径:深挖文化内涵,构建文化旅游特色;依托民俗庆典等活动宣传文化遗产,彰显浩然正气的爱国精神;整合当地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 基于IP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和发展的活态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深厚的开发潜能。近年来,生产性保护方式的观点喧嚣日上。在新的媒介环境和市场环境下,非遗的IP产业链开发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一大路径。要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产业运营理念,给非遗数字化和非遗艺术形式多样化开发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但非物质文化的产业化要因地制宜,不得以商业性牺牲非遗的传统技艺或文化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