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引入非遗项目的教学探讨 2020-06-0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民群众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迅速改变,普通民众对于文学尤其是民间文学的关注度正在逐渐下降;同时,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外国文学及文化思潮呈蔓延式推广,使得我国民间文学的生存空间正逐渐被侵占,如何在当前现代化技术背景下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现今文化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自身特点,运用数字化交互技术进行传承,在艺术设计课程中运用项目制教学,从而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已逐渐成为保护非遗的重要方式。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价值 ——以“顽木顽皮”皮雕为例 2020-06-01

    在文旅互哺、文旅共生的发展节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国际市场即时动向,更新商业模式,才能实现永续的活态传承。结合文旅融合的时代趋势,以"顽木顽皮"皮雕的品牌化经验为依托,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文化内涵和商业模式、旅游业及品牌口碑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以期推动非遗品牌化进程,提高其商业价值,改变非遗传承窘境。

  • 基于Touch Designer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互展示项目开发―以平遥推光漆为例 2020-06-01

    平遥推光漆技艺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逐渐与时代脱节,受关注程度低,对其进行推广展示势在必行。新媒体交互艺术是一种观众参与影响作品顺序、情节、状态的艺术表现形式,因其本身具有极强的交互特性,深受大众,尤其青少年用户群体的喜爱。利用交互展示方式推广传播、挖掘潜在青少年用户对非遗的传承发展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尝试。本文选择推光漆为切入点,基于Touch Designer对非遗交互展示项目开发进行探讨,期望能为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先导。

  • 浙江省非遗手工艺助推乡村振兴中价值提升策略研究* 2020-06-01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诸多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与乡村有着密切联系的一种资源要素,如何发挥其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的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浙江省非遗手工艺为例展开调研,总结了非遗助推乡村振兴存在的传承断层严重、保护机制不完善、民众粘合度低、市场萎缩或消失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培-护-融-扩"对策。

  • 互联网+视域下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核心精神的实践载体,不仅是融汇了各式各样的文艺表演、表现形式、工艺工具等,更是体现了十分浓厚的创造精神,而伴随着当下"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浪潮的席卷,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得到一定的革新,借助于互联网的应用,来全面地去推动非遗的持久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新途径探索 ——以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进校园为例 2020-06-01

    我国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都依赖于家族或师徒的传承,这种传统传承方式却使我国宝贵的非遗目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艰难局面。以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进校园为例,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发展的新模式,期望以徐竹初木偶艺术校园传承与发展的实践为契机,深化对非遗艺术的认识,强化本民族文化教育。

  • 张家港市文化馆原创非遗类微信表情包文化价值初探 2020-06-01

    面对如何充分发挥文化馆职能,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新使命、新担当,江苏省张家港市文化馆创新推出"东东方方玩转非遗"微信表情包.本文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挖掘文化产品深层文化内核,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新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论述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 政策引导,非遗传承与非遗教育走进新时代 2020-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开始施行,其后各地有关非遗的条例相继出台,部分如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1年10月1日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国内第一部地方性配套法规。早在2005年,广东省的非遗保护工作就已经全面启动。条例中关于非遗教育的内容有:第三十九条学校应当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