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非遗”所思 2020-06-01

    感受非遗色彩,领悟传承真谛。自人类造物伊始,色彩就与艺术相伴相生。色彩是民间造物中的重要组成因素,色彩的运用受传统文化、地域环境和礼制的制约,既尊崇于传统"五色观"的精神内涵,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底蕴。绘就"五色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传统的中心思想、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 非遗视角下老美华传统绣花鞋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其在某一地域中产生并发展的,当地人们世代相传、流传的风俗及习惯,民间艺术家用来表现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规律性、重复性、实践性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传统手工艺技术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文化积累和生活乐趣。天津"老美华"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著名老字号,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一部分老字号还进行着良性的循环发展,有的则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失去了昔日的繁华。论文以老美华绣花鞋为例,从非遗视角分析老美华鞋店屹立百年的原因,从制作工艺、造型的设计变化、材质变化的选择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老美华绣花鞋如何保持良好的传承与创新。

  •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路径研究——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 2020-06-01

    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正式从"地方各行其是"的旧阶段进入到"法律统一保护"的新阶段,是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然而,当今的地方非遗保护工作并不理想,其总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文章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详细阐释了当地非遗项目状况及保护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得出当地目前面临的优质法律匮乏、传承人不足、开发与保护冲突三大问题,最终从国外先进保护模式与地方特色结合的角度切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路径。

  • 商业视域下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湘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非遗商业化开发程度加深、传承人老年化等传承现状,湘西非遗正面临文化内涵被淡化、原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受外来文化冲击等传承困境.为促进商业化趋势下,湘西地区非遗更好传承,应从重视传承人培养、丰富传承形式、优化传承路径等方面展开.

  • 基于非遗资源开发的城市品牌建设路径探析——以广府庙会活动运作为例 2020-06-01

    本文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对城市品牌建设的影响,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品牌建设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广州市"广府庙会"活动的运作实践进行系统分析,从活动内容拓展、非遗资源整合、非遗项目产业化、整合营销传播等方面梳理该活动的成功经验。

  • 治蜀兴川战略布局下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与推广研究 2020-06-01

    本文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与推广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创新驱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开放合作推动四川非遗传播与推广,使非遗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源动力,实现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型传播策略——以扬州、南京、徐州、苏州为例 2020-06-01

    自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入选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迄今为止国家已经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省政府于2006年9月公布《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但是很多普通百姓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不足,本文通过实地采访和微信平台推送相关非遗信息相结合的方式,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 苏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2020-06-01

    苏北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对丰富和集中的地区,非遗项目的保护具有很好的区域共性,开展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工作,是苏北五市继成立非遗保护联盟后的又一项推动非遗保护的重要工作。本文在分析苏北非遗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苏北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具体路径,以期为苏北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