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 ——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与实践领域,其一方面,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化创意产业焕发生机,为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经济建设注入丰富的元素。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思考,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对其非遗制作技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以期能为我国各类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提供参考。
-
论“送戏下乡”对安徽省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2020-06-01
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乏力;地方剧团经营困顿;受众锐减,戏曲类“非遗”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非遗”保护的措施主要依托数字化建设。就戏曲文化而言,数字化建设并不是传统戏曲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有鉴于此,政府适时推出文化惠民政策——“送戏下乡”。通过政府买单,充分地调动了地方剧团的能动性和创新活力。戏曲文化传承的地域文化属性与民众的文化需求结合也日趋紧密。由此政府的文化建设职能,戏曲类非遗的传承保护,地方剧团的运营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达到了多方共赢。“送戏下乡”彻底盘活了戏曲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系统。
-
2018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舞蹈发展研究综述 2020-06-01
2018年"非遗"依然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舞蹈也继续围绕着"保护"与"传承"的两大主题深入发展。本文从非遗之传统舞蹈的保护、传承、传播、理论研究四个维度出发,对2018年度非遗(传统舞蹈)进行回顾与梳理。保护方面:整体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继续深化。传承方面:社区、高校成为传承非遗舞蹈的重要辅助力量。传播方面:依托新平台、新媒体、新技术为非遗传统舞蹈"赋能"。理论方面:多视角、跨学科研究成为趋势。2018年非遗传统舞蹈面临着新的时代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在非遗"热效应"中我们应该还要保存理性的"冷思考"、继续探索非遗传统舞蹈保护的"中国经验"。
-
地方高职院校开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途径初探——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而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又有其特殊的教育特点。地方高职院校有责任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当地音乐类非遗的重任,应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自身特点正确利用自身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克服存在的困难,与本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结合。本文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开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
-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财政支持研究 2020-06-01
文化遗产包括以实物形态呈现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长期生产实践与杰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与精神象征。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传承性、活态性、社会性为我国传统习俗的传承、民族认同的形成、和谐社会的构建、文化大国的树立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非遗本身存在的口头性、多元性、变异性等弱势,加之外来文化的入侵与冲击,许多优秀的非遗正在逐渐没落甚至处于濒危的边缘,迫切需要得到系统、完善的抢救与保护。在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诸多因素中,资金不足是长期掣肘,因此,政府应当牵头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优化非遗保护,以此推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本文以我国非遗大省之一的山西省为例,对其非遗保护过程中的公共财政支持进行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系统研究与设计 2020-06-0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愈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问题。设计开发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有利于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粤西非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传承。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基于B/S结构,采用PHP、MYSQL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系统主要具有用户管理、资讯管理、人文地理、项目资源库、政策法规、公益活动、粤西非遗村落、粤西非遗传人、系统管理等功能。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剪纸为例 2020-06-01
文章重点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并以剪纸为例,列举并分析与非遗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指出当代设计可将非遗作为独特的资源和概念,转化为文创产品设计,文中对于非遗与文创设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亦有阐述与思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众筹项目的公众投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一些内部和外部因素,许多"非遗"项目仍在苦苦挣扎,濒临消亡.众筹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开放性,为非遗项目提供新的融资方式和发展思路.本文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分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众筹项目的公共投资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从中总结出对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众筹平台有用的方法和意见.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配合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调动大众的力量,不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