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以软陶为教学载体的中学美术非遗特色教学实践探索 2020-06-01
近年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引入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课堂变得越来越普遍。该文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课堂的现状,借鉴美术教育理论,对以软陶为教学载体开展中学美术非遗特色教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以中山松苑中学为例,对以软陶为表现材质的中学美术非遗特色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
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个案研究 2020-06-01
我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拥有着种类繁多的非物質文化遗产。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其中手工艺非遗因为机器工业时代的背景,市场被严重挤缩。笔者以广州戏服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为个案进行研究,试图为手工艺非遗的法律保护提出力所能及的建议。
-
扬州“非遗”中“致用于世”的高职教育启示* 2020-06-01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 “致用于世”的特征对于高职教育有着鲜明的启发意义。本文以扬州“非遗”雕版印刷术、古琴为例,分析了“非遗”项目在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方面的适应性,以及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实用性,以此为启发,分析了高职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实用性。
-
潮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潮绣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精妙绝伦的刺绣手工艺需要在当今时代继续传承下去,亟须找到符合当下审美的文化载体。当前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传统文化活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甚至走向消亡。对于年轻一代来说,非遗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都差强人意,传统手工艺不再是关注的重点,处于后继无人的现状,这对于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是致命性的。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运行数字化保护模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符合当下大众审美倾向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让传统文化成为人们热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让精美的传统文化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
-
湛江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刍议 2020-06-01
湛江是粤西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这边古老的土地上,勤劳、朴实的湛江人孕育了千姿百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极具特色的、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悠久的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科学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传统文化定位的缺失导致非遗项目有的濒临消失,有的处于“有传无承”的尴尬境地。文章将对湛江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希望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所裨益。
-
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与传播现状研究 2020-06-01
数字化是实现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能够流传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贵阳市在非遗数字化传播方面不断探索,初显成效,但对于数字化尚处于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初步研究。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对于贵阳市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采集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如何应对当前贵阳市"非遗"数字化采集传播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
数字媒体艺术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 2020-06-01
我国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民族的象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很有必要。为实现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除了要提高保护意识、落实行动之外,还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尤其是积极吸取数字媒体艺术的优势,保证我国民族文化得到弘扬,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出更加强大的魅力。
-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推广研究 2020-06-01
一带一路为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拓了崭新的市场,也为传统武术非遗开辟了新的吸收借鉴渠道。传统武术非遗对于沟通民心,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共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意义深远。传统武术非遗在国际化推广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应多途径开展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全面塑造和提升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鼓励传统武术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推广,重视华侨对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国际化推广人才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