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 2020-06-01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又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一则因为她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荣膺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二则因为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琵琶熟,她摘来制成琵琶酥。

  • 非遗视角下:老美华千层底技艺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应用 2020-06-01

    目的:作为天津本地老字号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美华需要与时俱进,保持活力与传统文化技艺相结合。使老美华千层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可以得到活态传承,被大众所喜爱,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的同时还可以发展。方法:本文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美华千层底技艺"的特点,结合运用技艺与当代设计结合的品牌案例,从当代设计角度出发,分析"老美华千层底技艺"特征及价值,对其艺术价值以及发展创新应用思路进行初步探究。结论:我们要结合时代背景对非遗文化进行活态传承,杜绝传统技艺文化没落。老美华不断将传统技艺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契合,将非遗传承与创新应用相联系,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兴之势。

  • 新时期非遗民间文学的传承与保护——以古渔雁民间故事为例 2020-06-01

    本文从古渔雁民间故事集和古渔雁文化的角度展开,介绍了当前古渔雁民间故事及文化面临的诸多困境,从保护古渔雁文化的迫切性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目前古渔雁文化的传播方式为民间文学的传承带来普遍的积极意义,最后本文结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重申非遗文化保护的诸多举措。

  • 国家级非遗“山西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 2020-06-01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也被誉为“民间舞的海洋”,其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至今已有13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民间舞蹈的传统功能是祭祀祈福、凝聚力量、愉悦身心。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改变。国家级非遗“山西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大众文化认知水平的提升;对高校舞蹈教育创新发展的启示;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保护国家级非遗“山西民间舞蹈”,保持其文化性和自然性,增强其生命力,使其能紧跟时代步伐继续前进,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之举。

  • 保护传承 促进发展 对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的思考 2020-06-01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开展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促进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传承,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海口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到海口市群众艺术馆、龙华区骑楼老街等地现场调研,并前

  •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再生策略研究 ——以泸州分水油纸伞为例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作为"可经营性非遗项目"具有天然的商业属性与流通合理性。文章以泸州分水油纸伞为例,针对其运营现状,提出了进行市场再造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深入探讨了如何界定发展方向,兼顾传承保护与市场运营之间的平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以此为例探索我国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世价值。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索 ——以扬州工艺美术专题特色库为例 2020-06-01

    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进行了综述。在分析扬州地区非遗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简要说明构建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特色库的意义及其定位,进而探讨扬州工艺美术专题特色库的建库标准、技术实施方案、内容框架设计、内容建设及发布,以及特色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和后期维护问题。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中的旅游应用——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例 2020-06-01

    2007年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博物馆工作对象外延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指出博物馆要成为保护、研究、传播、展示非遗的积极力量。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博物馆的责任。而有效开发和利用旅游价值,将博物馆与非遗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在收藏、研究、展示、宣教、文创等方面所做的实践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