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城市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实践研究——以衡水民间音乐非遗项目为例 2020-06-01
在城市文化进程中,大运河推动了沿线城市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处于大运河北段的衡水地区在城市运河文化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大运河文化记录了沿线城市的兴衰,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社会的变迁,所以说,大运河文化对沿岸城市文化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现今,衡水地区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的城市区域之一,对于大运河沿岸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播、传承以及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对衡水大运河文化对非遗民间音乐的渗透与影响和衡水大运河文化视域下民间音乐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衡水地区要结合当前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抓住城市运河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契机,提升大运河衡水段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以带动城市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稳步前进。
-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及创新——以西北民族大学非遗培训为视角 2020-06-01
甘肃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省区,2015年西北民族大学申请承办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成为全国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高校。文章以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为基础,结合两期洮砚及砖雕传承人培训及课程设置,通过分析非遗项目,创建非遗传承人和高校互动的模式,阐述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在具体分析非遗课程的基础上,对非遗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加以探索,旨在为甘肃非遗的研究发展提供支持。
-
乡村振兴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发展 ——以鄂西北非遗 “神仙叶凉粉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神仙叶凉粉制作技艺作为鄂西北极具地域特色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探寻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促进农村非遗活态延续,着力于乡村现有的宝贵资源及现实需求,整合区域非遗资源,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验价值与现实意义。
-
论基层非遗保护中心如何做好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在中华优秀文化体系的发展过程中,非遗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因此,文章以基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基层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困境为入手点,对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
-
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为例 2020-06-01
人口较少民族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任务。目前,我国56个民族中,有28个民族的人口总数在30万人以下,被称为"人口较少民族"。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黑龙江省的人口较少民族为研究对象,对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最后论述了加强人口较少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品牌IP化的视觉应用体验——以非遗项目蒙医药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手工制品等。它是以口口相传为主要传承方式,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文章以品牌IP化设计为基础,针对非遗项目蒙医药的整合研究,以IP形象为载体,集结了非遗项目蒙医药的技艺及文化,提出了非遗项目蒙医药品牌IP化设计的设计构思。
-
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现状研究 ——以广东省音乐类非遗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社会、经济等多种价值的活态的文化传统。随着全球化、都市化的高速发展,非物质文化受到强烈冲击,传统的传承方式已不再满足时代的需求。具有多重优势的新媒体数字技术是非遗保护与传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能有效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广东省的音乐类非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目前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普遍做法,探索更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方式,实现文化遗产的重现、再生和利用。
-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非遗术语外宣翻译的异化策略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术语翻译研究 2020-06-01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非遗也是世界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河南非遗的重要地位与其外宣翻译的缺失构成悖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采取合理的异化策略,对河南非遗术语展开系统翻译,成为河南非遗外宣过程中亟待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