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衡水市音乐、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研究 2020-06-01
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各个地方也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衡水地区的音乐、舞蹈类非遗项目也在持续的发展中,进行了产业化发展的探索。结合目前民间音乐、舞蹈的产业化进程,笔者认为还可以从进一步发挥政府对衡水民间音乐、舞蹈产业化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强化衡水民间音乐、舞蹈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进一步加强衡水民间音乐、舞蹈的宣传加强产业化动力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创新,从而推进衡水地区民间音乐、舞蹈的可持续发展。
-
职业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实施路径研究 2020-06-01
指出了随着我国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继承的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显得更加尤为重要。职业院校作为区域技艺传承的主要承担者,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先天优势。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遗活态传承实施路径为蓝本,提出了职业院校非遗活态传承切实可行的有效形式,以期为职业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借鉴与参考。
-
大众媒介与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以于都唢呐为例 2020-06-01
于都唢呐是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在科技飞速发展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代下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尽快搭上互联网这个便车,找到非遗与人民群众兴趣爱好的契合点,从而积极助推客家非物质文化特别是于都唢呐的保护和发展。
-
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的审美意蕴与传承创新 2020-06-01
利用艺术学的专业优势对"非遗"进行开发利用,借助文化产业的传播推广,能够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本文从艺术学的角度出发,开发桦树皮传统技艺中可以发扬、利用的审美要素,并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期被广泛应用于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
-
新时期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的思考 ——以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为例 2020-06-01
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共中央对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议,这些建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引了方向。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得到了有效保护与传承发展。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工作任重道远,笔者通过研究思考对以往的非遗工作成果作以总结经验与规律提炼,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
贵州省思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 2020-06-01
思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传承良好、发展显著。现今为止,思南县有1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9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13项列入市级"非遗"名录,69项列入县级"非遗"名录;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3名。本文对思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做简要思考和建议,盼能有效推动思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
-
融入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创产品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中,是一种保护、传播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办法。本文通过分析柳州的非遗和文创产品现状,找出柳州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柳州非遗文创产品为新的设计思路,结合实践的设计案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法,探索符合当代人审美和需求的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设计思路。
-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的保护实践* 2020-06-01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实践已经经历了十几年。从初期的资源普查挖掘,到建立四级名录保护体系,直至现在基于非遗名录保护成果的利用转化,逐步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保护实践。中国非遗保护的指导方针是“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其中的“合理利用”契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章第三条“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的要求。本文以传统工艺为切入点,通过保护实践案例,从生产力与技艺传承、乡村技艺与生态传承、都市生活与工艺传承等三个维度,探讨非遗合理利用的途径及其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