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地方高职院校开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途径初探——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而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又有其特殊的教育特点。地方高职院校有责任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当地音乐类非遗的重任,应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自身特点正确利用自身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克服存在的困难,与本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结合。本文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开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

  •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财政支持研究 2020-06-01

    文化遗产包括以实物形态呈现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长期生产实践与杰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与精神象征。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传承性、活态性、社会性为我国传统习俗的传承、民族认同的形成、和谐社会的构建、文化大国的树立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非遗本身存在的口头性、多元性、变异性等弱势,加之外来文化的入侵与冲击,许多优秀的非遗正在逐渐没落甚至处于濒危的边缘,迫切需要得到系统、完善的抢救与保护。在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诸多因素中,资金不足是长期掣肘,因此,政府应当牵头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优化非遗保护,以此推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本文以我国非遗大省之一的山西省为例,对其非遗保护过程中的公共财政支持进行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系统研究与设计 2020-06-0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愈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问题。设计开发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有利于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粤西非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传承。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基于B/S结构,采用PHP、MYSQL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系统主要具有用户管理、资讯管理、人文地理、项目资源库、政策法规、公益活动、粤西非遗村落、粤西非遗传人、系统管理等功能。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剪纸为例 2020-06-01

    文章重点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并以剪纸为例,列举并分析与非遗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指出当代设计可将非遗作为独特的资源和概念,转化为文创产品设计,文中对于非遗与文创设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亦有阐述与思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众筹项目的公众投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一些内部和外部因素,许多"非遗"项目仍在苦苦挣扎,濒临消亡.众筹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开放性,为非遗项目提供新的融资方式和发展思路.本文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分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众筹项目的公共投资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从中总结出对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众筹平台有用的方法和意见.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配合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调动大众的力量,不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

  • 福建自贸区闽台非遗旅游合作开发策略研究 2020-06-01

    福建自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优势,其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闽台非遗旅游合作开发的主体,即政府、旅游企业、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民间团体、当地社区居民以及非遗传承人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为加大闽台非遗旅游合作开发,福建自贸区应加强政府引导,强化非遗旅游活动的统一品牌效应,增强民间交流,提高社区的参与度并兼顾各开发主体的利益。

  • 论非遗语境下的数字文化空间——以北川羌族自治县数字文化馆为例 2020-06-01

    文化空间作为近来学界讨论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不断丰富的基本定义外,其'空间性'与'时间性'的基本特点也在被不断地拓展和深入.在非遗的特定语境下,文化空间更多的是强调特定时间与空间中的多个相互关联的非遗本体的相互关联和密不可分.本文结合信息化社会下的文化传承方式,认为把非遗从单一传播保护向多元化传承、主动式创新转化,是目前非遗传承的首选方式;即采用数字化应用的手段,把非遗相关内容通过建立资源库等方式,创建新型数字文化空间,让非遗的文化空间场域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自媒体最终实现多元化的保护与传承.

  • 档案管理视角下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智慧财产",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不断延伸和传承的基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经岁月的洗礼后仍沿袭至今,成为海南珍贵的"文化宝贝"和重要的"文化标识"。因此,本文拟从海南非遗的特点出发,对海南非遗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