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非遗传承与高职艺术教育结合的可行性研究——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三灶民歌进校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虽然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仍需要新的传承基地和传承人.高校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智力库和人才库正是最佳选择.鉴于此,本文将对珠海非遗三灶民歌与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的互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其他地区的非遗保护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寻访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主题实践教育纪实 2020-06-01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和国家级技能大师(非遗文化)进校园是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的重点举措,荆州地方高职学院在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和非遗大师技能的传承中既有贯彻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备'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
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向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丰富,数量和种类繁多,传统的保护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非遗”数字化保护对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来说尤为重要。数字化技术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通过“非遗”资源数据库建立、数字化“非遗”平台推广、数字化“非遗”传习所构建,不只是“非遗”的一种存储、展示、宣传和教育的外在手段,而且具有真正发挥确保“非遗”生命力的作用,是科学、高效实现“非遗”保护与保存的重要新途径。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东省可经营性非遗产业化的对策研究 ——以沙井蚝民生产习俗、九江双蒸酒酿造技艺,广绣为例 2020-06-01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探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东省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可经营性非遗")的发展现状、面临难题及未来走向,调研通过问卷发放、实地调研,访谈等调研方法对深圳市宝安沙井水产公司、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及相关公司,政府部门、民众进行相关访问,并将不同可经营性非遗产业化进行对比分析,力求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可经营性非遗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非遗产业化之路。
-
乡村振兴战略下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济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宁波作为国家重要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区之一,有着丰富的非遗旅游开发资源.本文通过对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优缺点作探讨,可以为其它地方"非遗"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
复州皮影非遗传承与大连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推广与当前脱贫工作的有效结合,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契合扶贫工作的灵魂精髓,从文化角度、扶智角度开创了扶贫工作的新局面.作为大连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工艺的复州皮影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将同时对该非遗项目的发掘、保护、发展及文化扶贫工作的推进产生深远影响.
-
从犍陀罗艺术的消亡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20-06-01
印度次大陆北部是丝绸之路的枢纽,也是希腊文明、印度文明的交汇之处,在那里曾经孕育了享誉世界的犍陀罗艺术,这种艺术风格甚至远播到了数千公里外的中国,然而不幸的是它却在诞生地彻底消亡了,因此考察其兴衰的历程及原因对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能提供重要的警示和借鉴,在敦煌莫高窟和龙门石窟那些精美的绘画和造像艺术里,我们能感受到丝路西来的气息。在诸多论著中都曾提到这些雕塑与绘画受到了犍陀罗艺术的深远影响。令人无惋惜的是,作为一项活态的艺术——犍陀罗艺术在其诞生地却消亡了,今天的人们已经无从知晓那些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是如何给没有生命的岩石注入美的灵魂,而只能面对那些历经沧桑幸存下来的精美文物慨叹。因此考察犍陀罗艺术兴衰的历程对今天的非遗保护工作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
论“非遗”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象征,但是在现代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是对"非遗"文化在高校教育中传承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