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传承非遗齐努力 巧遇传统显特色 2020-06-01

    米塑是我们学校所在地——西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由于村中许多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年轻一辈又静不下心来学习,濒临失传。我们学校于2016年被列入米塑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我们有责任将米塑文化发扬光大,让米塑这朵民间奇葩盛放。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对传承非遗有了一定的想法,与大家探讨。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东莞经验" 2020-06-01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几年来,广东省东莞市非遗厚积薄发,以传承弘扬为中心,在巩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创新打造非遗墟市、东莞非遗墟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盟等平台,并积极促进非遗项目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转变,开始形成非遗工作的"东莞经验".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系统性原则及方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作为保护的一种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具备系统整体性,避免片面性,尤其是文化空间作为非遗存在的条件不能忽视;在实施过程中是以项目形式完成的,每个阶段的工作必须具有开放性,以保证前后期建设连贯,同时要从观众便利出发做好配套设施建设。此外,非遗展示,包括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有相应的学理支撑,有足够的学术研究作基础。

  • 浅谈县级非遗保护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以华坪县为例 2020-06-01

    国内国际非遗法规等政策的出台和非遗相关政府机构的组建与改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然要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本文就如何实现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作了初步的研究探索。

  • 保护非遗从娃娃抓起 ——谈苏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番锣鼓进校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全人类的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是有着传承性的史诗级文化象征。苏南地区流行的十番锣鼓就是其中之一,十番锣鼓以其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音乐魅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它也保留了自身的文化内涵,保留了所属它的时期的独特魅力。我们要加强非遗的保护,利用学校这个培育祖国未来青年才俊的好场所,让十番锣鼓文化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就意识到非遗的重要性,并为保护非遗献计献策,增强大家的文化保护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 困境与突破——地方高校参与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现状及反思 2020-06-01

    我国西部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气候、水热条件和特殊的民族发展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西部人民奉献给整个人类社会的无价之宝。但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其他因素的深刻影响,西部地区非遗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地方高校与本地区非遗有先天深厚的亲密关系,为了应对这一现实挑战,人们应更主

  • 东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2020-06-01

    东营市的非遗项目在政府的引导下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东营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总结,得出东营地区音乐类国家级非遗一项,省级非遗一项,市级非遗六项,并分别对这八项音乐类非遗进行说明。

  •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思考——以安徽博物院系列实践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所承载的真、善、美等价值观和正能量,其传承和保护在国内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新形势下的博物馆工作者而言,传承和保护“非遗”是自觉,更是责任。本文就安徽博物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面的实践,从收藏、研究、展示、宣教、文创等方面对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提出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