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浅析朱仙镇木版年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发展 2020-06-01

    在当前非遗保护的背景下,以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厘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弄清朱仙镇年画的民间生存状况和发展现状,探讨并拟定出合理地保护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政策。

  • 浅析中国结艺的传承与创新 ——以淮安地区为例 2020-06-01

    中国结艺是一项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建议着重从保护传承人、引入"非遗+互联网"模式、与当代教育融合、举办多种宣传活动、创新编织形式等五个方面加强工作,从而更好地将其传承、创新与发展。

  • 微纪录片传播“非遗”的新方式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的主要方式有口传心授、文字及印刷媒介、传统视听媒介、微纪录片。历经了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变化,最终在媒介融合的今天,“非遗”找到了进行大范围传播的新方式——微纪录片。

  • 绿色生态文化体系视角下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可持续发展述评 2020-06-01

    白洋淀作为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的重点生态涵养区,承载着展现雄安文化的重任,而作为白洋淀绿色生态文化体系的代表,同时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洋淀芦苇画,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实现绿色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媒介。通过政策支持与保护利用、提升企业发展战略、加强人才管理、创新绿色生态水乡生产技艺、发展非遗项目创意设计、接轨国际业态需求,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统筹了文化要素资源,推动了地方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打造出具有雄安风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了自觉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有效统一。

  • 信息图形化、动态化设计在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下,信息图形化、动态化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手段,影响极为广泛,而江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传播没有经过图形化、动态化的视觉再设计,不被现代的年轻人所接受。本文分析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信息进行图形化、动态化再设计,让人们更准确、更高效、更生动地获得江苏非遗的相关知识,从而对非遗起到极大的保护和传播作用。

  • 以软陶为教学载体的中学美术非遗特色教学实践探索 2020-06-01

    近年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引入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课堂变得越来越普遍。该文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课堂的现状,借鉴美术教育理论,对以软陶为教学载体开展中学美术非遗特色教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以中山松苑中学为例,对以软陶为表现材质的中学美术非遗特色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 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个案研究 2020-06-01

    我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拥有着种类繁多的非物質文化遗产。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其中手工艺非遗因为机器工业时代的背景,市场被严重挤缩。笔者以广州戏服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为个案进行研究,试图为手工艺非遗的法律保护提出力所能及的建议。

  • 扬州“非遗”中“致用于世”的高职教育启示* 2020-06-01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 “致用于世”的特征对于高职教育有着鲜明的启发意义。本文以扬州“非遗”雕版印刷术、古琴为例,分析了“非遗”项目在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方面的适应性,以及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实用性,以此为启发,分析了高职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