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潮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潮绣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精妙绝伦的刺绣手工艺需要在当今时代继续传承下去,亟须找到符合当下审美的文化载体。当前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传统文化活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甚至走向消亡。对于年轻一代来说,非遗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都差强人意,传统手工艺不再是关注的重点,处于后继无人的现状,这对于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是致命性的。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运行数字化保护模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符合当下大众审美倾向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让传统文化成为人们热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让精美的传统文化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
-
湛江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刍议 2020-06-01
湛江是粤西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这边古老的土地上,勤劳、朴实的湛江人孕育了千姿百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极具特色的、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悠久的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科学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传统文化定位的缺失导致非遗项目有的濒临消失,有的处于“有传无承”的尴尬境地。文章将对湛江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希望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所裨益。
-
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与传播现状研究 2020-06-01
数字化是实现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能够流传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贵阳市在非遗数字化传播方面不断探索,初显成效,但对于数字化尚处于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初步研究。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对于贵阳市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采集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如何应对当前贵阳市"非遗"数字化采集传播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
数字媒体艺术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 2020-06-01
我国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民族的象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很有必要。为实现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除了要提高保护意识、落实行动之外,还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尤其是积极吸取数字媒体艺术的优势,保证我国民族文化得到弘扬,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出更加强大的魅力。
-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推广研究 2020-06-01
一带一路为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拓了崭新的市场,也为传统武术非遗开辟了新的吸收借鉴渠道。传统武术非遗对于沟通民心,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共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意义深远。传统武术非遗在国际化推广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应多途径开展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全面塑造和提升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鼓励传统武术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推广,重视华侨对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国际化推广人才的综合能力。
-
粤港澳大湾区社区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在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教育中融入一系列非遗课程,构建湾区社区青少年的文化传承体系,对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基础,探索适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社区教育运作模式,从而影响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探究我国非遗工艺美术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01
传统工艺美术类技艺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现阶段,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非遗工艺美术类技艺出现了人才断档和技艺无人继承等问题。为了有效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我国工艺美术类技艺,本文讨论了我国非遗工艺美术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办法,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些建议。
-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01
本文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基本状态进行了描述,从人文环境、人口迁移、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别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布局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开发重点项目及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提出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的保护职责;优先保护濒危项目,重点开发优势项目;合理规划非遗的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