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的内蒙古实践 2020-06-01

    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语称乌日汀哆)是蒙古族最具典型性意义的音乐文化表达方式,是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在音乐领域的具象化体现。2005年11月,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以下简称长调)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随着一系列保护措施与宣传活动的开展,人们对于长调的认识不断加强,保护的效果不断凸显。长调申遗成功以来的十年,正是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保护工作不断推进、不断完善的十年。可以说,长调的保护进程从某种程度上见证或代表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年保护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 湘西花垣苗族接龙舞的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2020-06-01

    花垣苗族接龙舞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笔者从生活民俗、舞台展演、非遗传承三方面对接龙舞的发展现状,进行田野调查后发现,接龙舞目前仍然面临着重开发轻保护、重形式轻内容;传承者老化、继承者空缺;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文化自觉意识的衰弱等实际问题,生存境遇堪忧。笔者迫切希望花垣接龙舞,能早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繁荣发展。

  • 从非遗视角看广东兴宁杯花舞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兴宁杯花舞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内容之一,是传承和发扬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活态珍宝。历史进程中的兴宁杯花舞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魅力,需要我们加强其保护和传承的工作,促使岭南民间舞蹈文化得以良性发展。但调查发现,兴宁杯花舞存在自身缺乏传承体系和全球文化多元化趋势对非遗保护冲击的双重困境,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机制,激活艺术本体的精神实质,以期达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有机结合。

  • “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传统工艺传承自或然臻于必然之道 2020-06-01

    一、不确定性——传统工艺传承之虑自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十数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众多重大成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要项的传统工艺已有众多项目列入国家级名录,占总量的四分之一强。特别是2017年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标志着发展理念和施政方针的重大提升与转变,因其符合客观规律、体现了全民意志

  • 南充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传承现状概述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审美性,研究音乐类非遗对了解民俗生活、弘扬民族文化以及完善非遗保护体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本文对南充市音乐类非遗进行了简要整理和归类,并对其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展开现状进行了陈述,为南充市音乐类非遗的研究提供依据。

  • 凉山彝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2020-06-0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对凉山彝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凉山彝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但随着时代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正在迅速消逝、变异.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了加强对非遗的认识、系统研究、保护生存空间、重视宣传教育等对策和建议.

  • 博爱县柏山窑院保护方法的探究 2020-06-01

    传统手工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非遗的保护措施以关注工艺本身为主,而忽视其所依托生存空间,使两者在发展中逐渐剥离开来,失去发展的平台。本文结合柏山村柏山窑院现状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从院落建筑、空间功能提升、村落环境整治三方面,探讨传统手工工艺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 文旅融合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安徽省公共图书馆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宣传上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文旅融合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界应在理念和方法上加强融合、合作和创新,在收集、制作并保存非遗文献的基础上,采取讲座、展览、培训与研学游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