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非遗视域下的南昌县锣鼓十八番民间文化挖掘与保护 2020-06-01
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与繁荣,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有关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我国县级地区的人文历史,在这种保护非遗的国家政策盛行的背景下,应该努力把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互融合的机会。本文以南昌县锣鼓十八番为例,从探讨南昌县锣鼓十八番的形式与特点入手,着重说明了如何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与保护,这对实现我国文化强国的目标,使社会更加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中动态互动的多模态分析 2020-06-01
作为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流形式,纪录片这一动态语篇中意义建构的场所由单一模态的文本变为包含多种符号资源的多模态话语,不同模态间的协同互动共同实现话语意义表达.本文以手工艺类非遗纪录片《指尖上的传承》为研究语料,根据视觉语法理论对纪录片中符号资源的分配互动与语篇人际意义的建构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结构内容与互动模式发现图像、文字与声音三种模态间相互补充协作,共同活性建构匠人技艺,引发受众共感
-
淮海戏传承现状考察 2020-06-01
淮海戏是流传于淮海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淮海戏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须及时发现并解决,才能使传承与保护工作开展得更具全面性、有效性、长久性。本文以淮海戏为研究对象,从专业剧团、学校教育、民间业余剧团三个方面对其传承现状进行考察,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和合理化建议。
-
勾氏家族:将拨金漆画发扬光大 2020-06-01
2017年10月,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失传数百年的拨金漆画技艺重现于美术类非遗项目名录中,而把这一失传数百年的古老工艺挖掘出来的正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勾世杰。目前,勾家第二代勾克勤、勾素勤承袭父亲衣钵,从事拨金漆画制作已有30余年,而勾家第三代人也开始学习这项民族技艺,致力于将拨金漆画发扬光大。相信在勾氏三代的家族传承中,拨金漆画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及利用模式研究 ——以西宁市及海东市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传统文化的象征,具有不可再生性等特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仍是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分析及利用模式为研究对象,以青海省西宁市及海东市为例,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非遗的保护和利用提出相关建议。
-
新媒体时代非遗传承传播的利与弊 2020-06-01
进入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非遗保护传承、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新媒体其优势在于能够加快非遗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凝练丰富的传播内容,提高了非遗信息的接受度,满足了广大受众个性化需求,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
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策略研究 2020-06-01
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对其的宣传与推广。本文通过对大运河非遗宣传推广现状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并结合时下新的发展环境,拟从非遗市场化以及受众需求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
浅析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发展 2020-06-01
安康市位于陕西最南端,地处“秦头楚尾”,是陕、川、鄂、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汉江由西向东横贯而过,构成了“两山夹一川”的自然地貌。安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丰富,涵盖面较广。本文以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例,从非遗保护工作现状概况、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方法和成效、当前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浅析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