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2018大世界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举行 2020-06-01
2018年11月15日至21日,2018大世界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大世界城市舞台中国魅力榜(长三角非遗展演项目榜)发布活动在上海大世界举办。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传承人们以专场展演、展示互动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丰盛的非遗大餐。
-
浅谈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2020-06-01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水平较快,人们在追求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建设精神文明做出了许多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重点工作。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非遗”视角下瑶族羊角长鼓舞的困境与出路 2020-06-01
瑶族羊角长鼓舞作为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不仅是瑶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还是全国人民引以为豪的瑰宝,并在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并不是戴上了"非遗"的帽子就能一直被广大人民所知晓,依然会面临着传承的困扰,本文便将从"非遗"的视角下分析瑶族羊角长鼓舞现面临的困境以及该如何找到有益的出路,仅供参考。
-
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创新应用 2020-06-01
中国在2006年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并同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过程贯穿在人类社会历史历程当中,具有很高的历史、社会和旅游价值,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变化而改变,并且在变化发展中孕育出了新的内涵和智慧,同时赋予了新的含义.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文明、智慧文明、生活文明的映照.但是,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变化,世界越来越变成地球村的情况众所周知.这种变化反而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非常巨大地冲击.本文旨在对新型媒体技术在非遗数字化展示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地分析和探讨,为之提供一些参考.
-
新型城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之我见 2020-06-01
以往的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冲击,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改变了以往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强调文化视角,增加人文关怀。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角度,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对新型城镇化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建设中,应当积极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路径,让两者并行,使非遗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目标。
-
新型城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之我见 2020-06-01
以往的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冲击,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改变了以往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强调文化视角,增加人文关怀.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角度,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对新型城镇化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建设中,应当积极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路径,让两者并行,使非遗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目标.
-
“非遗工作”与“非遗传承” 2020-06-01
当我们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传承"二字是最常出现的词汇之一.在笔者看来,传承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延续和项目传承人"授徒传艺",另一是指政府部门"非遗工作".二者的目标、责任、实施、成果等种种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对二者之间的区别认识不清、模糊混淆,就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偏差甚至损害.
-
浅观群众舞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用 2020-06-0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现代的"非遗",如何保留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而减少人造的成分,如何体现民间性而减少官方性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此时群众舞蹈作为一门兼容并蓄、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达,传承与发展,都具有其积极的作用与意义。